9月25日上午,江門市召開2020年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鄉村治理領域整治情況專題新聞發布會。三年來,江門排查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81個,并選派240多名優秀年輕干部到農村擔任第一書記,凈化了村干部隊伍。同時,全市摸排農業、漁業領域線索128條,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等64項長效機制,有效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
新會發布會現場。崔新衛 攝
儲備農村后備干部3300多人
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實施“百名第一書記”駐村工程以來,累計從市縣鎮選派240多名優秀年輕干部到農村擔任第一書記,重點履行基層組織建設、掃黑除惡等五項職責。制定印發《關于加強農村后備人才隊伍建設的通知》,多源頭儲備農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干部3300多人,推動后備人才備而有用、用而有備。
2018年以來,江門累計調整“四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40名,清理“三類人員”75名,排查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81個。對此,江門推動村黨組織書記“三個一肩挑”和村“兩委”班子交叉任職,逐步提高村民代表、股東代表、村民小組長中的黨員比例,筑牢紅色堡壘。
為建立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基層黨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江門實施基層黨建“億元保障計劃”,設立農村黨組織辦公經費、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和黨員活動經費項目。三年來,市縣兩級落實基層黨建經費15.2億元,其中80%投向農村領域。目前,全市1056個村黨群服務中心、250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陣地建設已經完成,實現黨群服務就在“家門口”,打造農村基層黨建“10分鐘服務圈”。
清理村(社區)干部75人
自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以來,全市通過職務自行終止、辭職、罷免等,共清理受過刑事處罰、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惡問題等不適宜繼續擔任職務的村(社區)干部75人,已依法完成補選75人。
為了做好明年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前期準備工作,江門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深入推進村務公開“五化”(設施建設標準化、公開內容規范化、公開時間經?;?、公開形式多樣化、公開地點公眾化)建設,全市1321個村(社區)全面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完成率已達100%。
針對殯葬領域損害群眾利益突出問題,全市民政系統與發改、衛健、市場監督等部門建立聯合檢查機制,先后出動執法人員490人次,開展聯合督查40余次,對全市61家殯儀館、公墓(含骨灰樓等骨灰寄存設施)和民辦殯葬服務機構進行督查,發現并整改了管理不規范、收費不合理等問題共70余項,嚴格落實明碼標價制度,保障人民群眾權益不受侵犯。
建立64項民生領域長效機制
鄉村治理領域是掃黑除惡專項整治重點行業之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9月17日,全市農業系統共摸排線索128,目前已辦結123條,同時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畜禽屠宰、漁業捕撈、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民生領域64項長效機制。
開展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專項整治行動以來,2018年至今,江門共處理涉及“三資”管理的線索35條,全市累計通過產權平臺交易49218宗,總金額約180.02億元,針對事關民生的生豬屠宰、漁業領域,江門嚴格生豬養殖、經營、運輸、屠宰等環節監管,嚴厲打擊“隔山開證、倒賣證章”、“炒豬”等違法違規行為;同時,重點打擊涉漁“三無”船舶以及違規使用禁用漁具和“電、炸、毒”魚等非法行為,共查獲漁業違法案件637宗,收繳480多萬元,
下一步,市農業農村局將建立“打、防、管、控、建”一體化工作機制,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禽畜屠宰等重點行業領域各項規章制度,鞏固專項斗爭成果,推動鄉村治理。
南方日報記者 李靄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