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2020廣州馬拉松賽正式啟動報名。近年來,馬拉松日益受到大家歡迎,但因劇烈運動引發猝死的報道也不在少數。醫生提醒,“跑馬”新手應循序漸進,如果有心臟問題謹慎參加。
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該院在每周一、四下午開設了心臟安全評估門診,可進行亞健康人群猝死風險的評估,還會針對就診者心臟情況制定適合的運動處方。
馬拉松愛好者應注意心臟“預警”
你的心臟安全嗎?2019年4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心臟預防評估中心。不僅著眼于心臟康復、運動處方的制定,更關注心臟安全性的評估。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醫學部黃慧玲教授介紹,今年7月,他們召集了30位馬拉松愛好者,免費進行心臟安全及運動能力評估。不少接受評估的人都是資深馬拉松跑者,但檢查結果并不樂觀。黃慧玲介紹,在這30位馬拉松愛好者中,四成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心臟問題,如心律失常、高血壓、運動心功能不全等。其中還有兩位檢測出心臟疾病,盲目進行高強度的極限運動有發生猝死風險。
“我幾乎每天都運動,沒想到竟然有高血壓?!币晃?0多歲的跑者接受評估后,首次得知自己有中度高血壓,運動時血壓高達230以上。醫生建議他規律服藥,并暫時降低運動強度。
中山一院心臟預防評估中心在24小時動態心電圖、24小時動態血壓檢查的基礎上,推出一系列心臟相關的健康評估和心臟功能評估項目,包括無創靜態心排、6分鐘步行試驗(結合無創血流動力學)、心臟評估組合1(運動心電+動態心排二合一)、心臟評估組合2(運動心肺+動態心排三合一)等。
黃慧玲建議,除了已經是疾病狀態的群體(比如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壓等),老年人、青少年、疾病前的亞健康人群、肥胖群體、追求挑戰極限的健康人群(比如馬拉松和運動健身的愛好者),都是心臟評估的適宜人群。可以在進行體育干預的過程中,結合醫療手段的判斷、初篩、過程監督和評估,來達到預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久坐不動不宜突然高強度鍛煉
時常加班熬夜、過度疲勞、久坐不動,近年來關于中青年人猝死的報道屢見不鮮。如果感到胸悶、心慌,應該怎樣處理?很久不鍛煉,怎樣的運動方式最適合自己?
黃慧玲介紹,有研究發現,平時運動量少的人運動增加時,發生急性心血管風險比運動量多的人高出50倍。急性的劇烈運動可能會增加心臟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發病風險。久坐不動的人,不宜突然高強度鍛煉。“很多人提到運動就只想到健身,其實還可以進行快步走、游泳、慢跑等多種途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循序漸進調整運動方式?!?/p>
她介紹,心臟性猝死中約80%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ê喎Q冠心病)引起的,這些冠心病患者中75%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導致冠狀動脈狹窄、阻塞、痙攣,或三者同時發生,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從而導致猝死。此外,嚴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室性心動過速等)、心力衰竭、心肌病、藥物中毒等疾病也可能引起心臟性猝死。一部分心臟性猝死還具有家族遺傳性。
雖說猝死發生突然,悄無聲息,但并不意味著猝死來臨就沒有任何征兆。猝死發病前幾周,有的病人會出現胸悶、乏力、呼吸困難;在發病前幾個小時,有的病人會出現劇烈的胸痛、心慌、眩暈等。若出現了上述危險特征,應盡快到醫院就診,進行心臟安全評估,并注意休息,讓超負荷的身體能夠及時緩解,避免過度勞累。
中山一院體檢中心主任莫穗林教授提醒,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特別是存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煙酗酒等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患者,或者已經確診為心臟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存在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以及缺乏體育鍛煉、壓力大、熬夜晚睡的人群都是心臟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對于這類重點人群,體檢應該更深入,要求應該更嚴格。而對于體檢未發現異常,但有高危因素或有不適癥狀的人群,適時的心臟功能評估也應提前介入。
中山一院乳腺外科林穎教授提醒,肥胖、酒精攝入等既是腫瘤的高危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在腫瘤治療中,也要注意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定期進行心臟評估,可以提前進行醫學干預和生活方式干預。
南方日報記者 朱曉楓通訊員 彭福祥 潘曼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