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奪瀘定橋、重走長征路、獨輪車支前.......”4月10日上午,由海珠區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主辦的“追尋足跡 學史前行”紅色體育文化節正式啟動。來自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的科大訊飛、逸仙股份等、廣州地鐵商業有限公司30余家企業職工,在“家門口的紅色體育學堂”上了別開生面的“黨史”體育課。
“紅色引擎”
賦能琶洲加速發展
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海珠區充分挖掘紅色歷史資源的潛在價值,創新“紅色+體育”黨史學習教育形式,面向全區開展“追尋足跡 學史前行”紅色體育文化節,不僅為市民群眾提供參與體育運動的平臺,同時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詮釋紅色文化核心價值,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琶洲是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核心區,未來將打造成數字創新產業、會展產業、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外向型和創新型經濟集聚發展的高質量經濟增長極,將本次“追尋足跡 學史前行”紅色體育文化節啟動儀式放在琶洲舉辦,讓落戶琶洲的企業員工在體育運動中傳承革命精神,加強紅色文化傳承與數字經濟發展的有效融合,為推動海珠高質量發展賦予“紅色能量” 。
重走長征
紅色文化“活”起來
在活動現場,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選手們推動裝滿300斤物資的獨輪車“支援前線”,通過“槍林彈雨”等重重阻礙和接力,將物資送到終點。另一邊,選手們“走草地、翻雪山”重走長征路,看似簡單的動作,卻著實考驗選手們的體能、技巧,一趟接力下來,無不大汗淋漓。大家表示,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想象革命時期,先烈們的艱辛和不易,應該再次向他們致敬。在場邊,“快點......注意物資不要掉地上.......轉彎慢點......”等加油聲和提醒聲時起彼伏。
主辦方將紅色文化融入體育健身,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歷史事件,以“觀看一段歷史、聆聽一堂黨課、參與一場紅色比賽、共唱一首愛國歌曲”的形式打造“家門口的紅色體育學堂”。在項目設置,推出了“飛奪瀘定橋”“翻越雪山”“四渡赤水”“火線雞毛信”“獨輪車支前”“孤膽偵察兵”“眾志成城”“脫貧攻堅”等12項定制紅色體育項目,旨在通過全民健身的形式傳承紅色文化理念,親身體會老一輩共產黨員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本次活動共設置了集體拓展和親子運動兩種方式,將紅色文化元素巧妙的融入在體育運動中,既淡化了競技專業性,增強了互動趣味性,大大調動了群眾的參與度,營造全民學黨史、全民健身的濃厚氛圍。
“今天不僅僅參加了體育活動強身健體,還體驗了一把老革命軍人行軍打戰的艱苦生活。平常隔著電視看戰爭電視劇或者影片都沒有太多感觸,但今天自己嘗試推著獨輪車前進的時候真的很不容易,感覺以運動這種方式學習黨史,特別有意義?!眮碜钥拼笥嶏w的一名員工告訴記者。
居民參與
黨史學習教育接地氣入人心
據了解,海珠區“追尋足跡 學史前行”紅色體育文化節將在4月至8月期間走進轄區內18個街道,屆時感興趣的社區居民就可以在所屬街道報名參加。為了進一步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紅色體育文化節除了準備豐富的禮品外,每場的獲勝方將代表街道參與9月份舉辦的總決賽,競逐“年度總冠軍”。另外,紅色體育文化節還設立“我為群眾辦實事”文明實踐主題郵局,收集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真正做好內容入心、溫暖人心。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這次活動通過把紅色文化融入體育運動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廣大社區居民參與,讓參與者既享受參與健身的愉悅,豐富業余文化生活,也能切身革命戰斗生活的艱辛和不易,真正推動紅色文化走進千家萬戶,傳遞精神,凝聚力量。”海珠區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
南方日報記者 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