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開展3個月以來,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會同廣州海關、深圳海關,分別出臺27條、28條和25條細化措施,著力解決當前廣東企業和進出口領域各主體關切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
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至2021年3月,廣東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7.78小時和0.96小時,較2017年分別壓縮81.89%和91.91%。進口整體通關時間低于全國和北京、上海、天津、浙江、重慶等省市,口岸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24小時智能通關提高進出口效率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綜合業務工作處副處長張超介紹,進一步推廣實施“提前申報”“兩步申報”“兩段準入”等改革舉措,是今年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的重點。
“中國500強”企業之一的深圳市信利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就在上述改革中享惠。采用該模式以來,信利康日均進口報關單量近1千份,日均進口貨物價值超2億元人民幣,增長超過20%,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
“我們主要服務的企業超過2萬家,以前僅是準備申報單證就要很長時間,但客戶對物流速度要求較高?,F在很多通關手續可放到提貨后再辦,物流效率提高不少?!毙爬颠\營副總裁陳明說,一方面,“先收貨后申報”對每次進口商品規格型號多、價格構成復雜的企業而言非常便利;另一方面,“兩步申報”疊加匯總征稅的優惠措施時,企業提貨后可享受最長50天的稅款緩繳期,大大提高了資金使用的效率和靈活性。
據海關不完全統計,目前廣東“兩步申報”改革應用比例超過3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不僅如此,省內海關還將上述舉措與智慧海關口岸通關改革相結合,形成疊加效應,進一步壓縮口岸通關時間,提高進出口效率。
其中,廣州海關重點打造“便捷通關立體監管系統”,利用人工智能(AI)、大數據、5G等前沿技術,開發了全鏈條、全領域、全覆蓋的智能立體可視化功能,實現24小時智能通關。
在通關環節,利用集裝箱識別、視頻追蹤、邊界預警等技術,按照風險類別進行貨物分流,對低風險貨物實行自動驗放;在查驗準備環節,通過智能輔助機器人自動定位,對集裝箱號、封志號自動核對識別;在單證審核環節,智能審核比對檢驗檢疫證書,大幅提升審核效率。
“大灣區組合港”降低運輸成本
今年,省內海關將繼續擴大進口“船邊直提”和出口“抵港直裝”試點碼頭,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物流運轉效率。
目前,廣州、深圳等主要港口率先開展試點,廣州海關推行的“灣區一港通”、深圳海關推行的“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等改革均已落地實施。
其中,由廣州海關、廣州港集團創新推出的“灣區一港通”項目,今年內將覆蓋廣州、佛山、肇慶、清遠、云浮、韶關等6地市。目前已形成以南沙港為樞紐港、多個珠江內河碼頭為支線港的港口群,粵港澳大灣區內經南沙港進出口貨物的流動更加高效便捷。
在蛇口、鹽田等海運口岸,深圳海關創新“組合港”“國際中轉集拼”“整船換裝”等物流模式,降低集裝箱運輸成本。同時,落地“空港+保稅+會展”“??崭勐搫印表椖浚苿由钲跈C場國際航空貨運貨值增長28.3%。
此外,在精準服務外貿企業方面,黃埔海關積極引導企業用足用好RCEP等自貿協定優惠規則,對重點企業開展“一對一”調研幫扶。今年以來,該關注冊企業和RCEP成員國進出口額同比增長17.9%。其中,關區AEO高級認證企業和RCEP協定中的AEO互認國家日、新、韓三國進出口額同比增長36%,超過同期總體企業增長水平。
“下一步,我們還將推動海關全業務領域一體化和跨關區聯動,確保廣深通關一體化,便利企業跨區域快速通關?!睆埑f。
南方日報記者 陳曉 通訊員 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