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東新聞10月18日電 (蔡敏婕 譚新喜)“2021中國腫瘤放射外科學術大會暨中部腫瘤放療大會”近日在廣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于金明談到目前放療領域的新進展表示:“我們已從傳統放療,到精確放療,到今天形成了精準放療的理念。比如,針對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來醫院后,通過定位、計劃、治療、驗證,幾個小時后,做完放療,病人就能出院,這已經實現,療效不輸于外科治療。
據統計,約70%的惡性腫瘤患者在其整個多學科綜合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接受放療。近年來,我國的放射治療水平飛速發展,與歐美國家的差距逐步縮小。
放射治療,最早是用來治療皮膚表面的腫瘤,是通過射線的電離輻射作用破壞細胞結構和細胞活性,殺滅腫瘤或控制腫瘤的治療方法。雖然放療逐漸成為腫瘤的主流治療方式之一,但也令不少人“談放療色變”。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精準腫瘤中心教授龍志雄表示:“早期的放療,受技術條件限制,精度不高、受照范圍過大,難免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經過放射治療后,患者可能會出現渾身乏力、食欲下降、惡心嘔吐、皮膚變黑等癥狀,還可能會出現口腔黏膜的破潰等副作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醫學影像學的發展,腫瘤放射治療技術經歷了很大的變革,三維放療即精準放療的出現,讓腫瘤定位更加精準?!叭绻f腫瘤照射是1個劑量,那么正常細胞組織可能只有1/5的劑量,放療對正常組織的傷害變小?!饼堉拘壅f。
龍志雄還指出,從國際腫瘤放射醫學診療專業的發展來看,實體腫瘤局部治療從有創手術切除向無創放射外科治療模式轉換是發展方向,精準放射外科的無創治療優勢已經成為老年腫瘤治療的主要選項。
于金明介紹,最新的放療技術已進入智慧精準的“個體化治療”,精準放射手術已經達到了跟手術刀相同的效果,且是一種不開刀、不出血無創治療模式,尤對早期腫瘤、年老體弱、外科手術風險較大及殘留、術后復發或轉移多病灶、拒絕手術等患者最為適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