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東新聞11月17日電 (記者 許青青)記者17日從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廣州文化發展報告(2021)》(廣州文化藍皮書)獲悉,廣州公共文化硬件建設與服務加速優化提質,至2020年底,廣州市擁有的各類博物館數量已達到111家,其中三級以上國家級博物館數量23家,位居全國前列。
藍皮書指出,2020年,廣州在文藝戰“疫”、穩定產業發展、激活消費市場、促進非遺活化利用、城市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新發展成效。2020年,廣州共有8家博物館躍升為國家級博物館,其中廣州藝術博物院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同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國家重點美術館的“雙料館”單位。至2020年底,廣州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點數量已達到1699個,平均約5.2萬廣州市民就擁有一座圖書館。
廣州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廣州文化產業總體發展呈現逐步回穩向好態勢,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026.42億元,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為2822家,與上年基本持平。
藍皮書分析指出,廣州文化產業發展出現了兩個值得關注的新態勢。一是從行業類別看,新興文化業態發展領先。2020年,廣州的聚集性、接觸性、流動性特征明顯的文化行業,如電影放映等受疫情防控影響較大,同比下降2.1%;但以廣播電視集成播控,增值電信文化服務,多媒體、游戲動漫和數字出版軟件開發,互聯網游戲服務,娛樂用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等文化新業態特征明顯的行業,卻實現可喜的逆勢快速增長,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711.57億元,同比增長16.4%。
二是從空間區域看,中心城區集聚效應更加凸顯。據統計,2020年,越秀、荔灣、天河、海珠、黃埔、白云六個城區擁有的規上企業數量為2247家,占全市的比重為79.6%。其中天河區實現營業收入1633.89億元,占全市的比重為40.6%,比重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