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今年9月廣州提出年底全部樓道撤桶。轉眼到年底,目標是否完成?
記者從27日召開的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年終總結視頻會議獲悉,廣州8354個居住小區中已有8351個居住小區完成樓道撤桶,全市已經實現樓道撤桶定時定點制度覆蓋面接近100%。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也按期完成,能滿足前端垃圾分類需求。
今年以來,廣州全力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深化開展。9月19日,廣州召開了廣州地區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大會,確定年底所有居住小區樓道撤桶,將原計劃明年年底越秀、荔灣等六區完成撤桶的計劃大幅提前,范圍還擴大到全市小區。
隨后,廣州制定印發《廣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修訂居民家庭、機關團體分類投放指南等系列指引文件,開創社區生活垃圾分類“十二步工作法”。發動全市14.64萬名在職黨員回社區參與垃圾分類,在教育、醫療、酒店、快遞、物業等行業推行減少一次性用品、限制過度包裝等12項專項行動,源頭減量效果明顯。全市范圍內,生活垃圾增長態勢明顯得到遏制。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全鏈條體系更加完善。
全市收運體系也在不斷優化。通過深入推進環衛收運系統與資源回收系統“兩網融合”,建立健全“互聯網+垃圾分類”,全市共設分類收集點約1.17萬個,投入分類收運車輛2400余臺,分類運輸線路1321條;開展生活垃圾運輸車輛收運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共檢查車輛6392臺次。
前端分類成效顯著,后端設施建設也按期完成。廣州市今年建成第三資源熱力電廠、福山生物質綜合處理廠、李坑綜合處理廠、興豐應急填埋場第二填埋區。經統計,焚燒處理能力達到1.554萬噸/日,生化處理能力達到3920噸/日,形成了“焚燒為主、生化為輔、填埋兜底”的分類處理新格局,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和100%無害化處理。截至12月20日,全市共處理生活垃圾784.87萬噸,垃圾發電量7.92億度,處理各類動物尸骸和廢棄肉制品3266.89噸、糞便24.7萬噸。
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還對2020年城市管理工作進行部署,2020年廣州市城市管理工作已形成“目標清單”:力爭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9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8%以上,爭當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加快建設與生活垃圾分類相適應的新一輪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五大資源熱力電廠二期和相關區餐廚項目按計劃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南方日報記者 馮艷丹 通訊員 成廣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