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梨園村全力推進房屋外立面改造等工程建設,著力打造“鄉村振興3.0版”。(攝影:楊堅)
藍莓種植基地已完成備耕打帶、房屋外立面改造工程正在全力推進、村道升級改造正在緊鑼密鼓實施中、大棚蔬菜基地內工人們忙碌著采摘蔬菜。走進河源市東源縣燈塔鎮梨園村,一個個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讓人感受到了眾志成城決勝全面小康、推動鄉村振興的濃郁氣息。
據悉,目前,梨園村正按照《梨園村美麗鄉村設計方案》“一脈一環六區”的規劃結構( 一脈:梨園花溪景觀脈道,一環:美麗鄉村宜居風情景觀環,六區:旅游集散服務區、特色農業種植區、田園牧歌風光區、花果山四季果園區、牛峙山登山運動區、石陂徑水上休閑區),全力以赴,推動鄉村振興各個規劃項目“落地”建設,傾力打造美麗宜居的鄉村振興“3.0版本”。
堅持虛功實做,全面提升人居環境
近年來,梨園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圍繞鄉村建設“五個振興”目標,扎實推進以黨建促鄉村振興“1+6+N”深入開展,堅持規劃為先導,啟動一系列民生工程建設,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條件。
據統計,2018年以來,梨園村新建了600平方米的新辦公大樓,完成村主干道和房前屋后全面水泥硬化3000平方米;實施2.1公里的村道亮化工程;建設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00平方米,設有老人活動室、籃球場、圖書室、乒乓球室、青年活動中心等;配套完善文化活動中心,全村各項公共設施逐步完善,進一步活躍了群眾業余文化生活。
梨園村結合“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因地制宜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和清理;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高質量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務。全村清理村(巷)道10.5千米,清理生產工具、亂堆亂放的建筑材料12處、43.5噸,拆除危舊房70間、19850平方米,拆除禁養區養殖場17家、5130平方米。
如今,在村黨組織引領和倡導下,崇尚文明、熱愛科學、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已成為梨園村人們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一個文明、民主、美麗、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梨園鄉村振興“3.0版本”呼之欲出。
東源縣梨園村億豐有機純天然葡萄園,村民正在采摘葡萄,豐收的喜悅掛在臉上。(攝影:黃贊福)
堅持因地制宜,興了產業富了村民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與核心,唯有產業振興鄉村振興才會有“源頭活水”與持續后勁。梨園村黨支部堅持從實際出發,立足土地資源優勢,積極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引進企業發展綠色產業,走生態文明發展之路,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致富。
離村委會不遠處,便是40畝的葡萄園和500畝的蔬菜基地。在葡萄園工作的村民賴宜嬌說,她在葡萄園工作已近5年時間,日常工作是摘葡萄、除草、施肥等,盡管辛苦點,但每個月能拿到4000元左右的工資,自己感到非常滿意。
葡萄園離賴宜嬌的家,不到一公里。平時忙完葡萄園的事情,還可以兼顧家中的農活,照顧家人。50多歲的賴宜嬌說,自己年紀大了,進城找工作難,能夠在家門口就業,而且還是從事農活,做得踏實且開心。
梨園村支部書記、村主任魏其才介紹說,藍莓基地、“南藥”種植基地等項目建成后,再加上已有的葡萄園、蔬菜基地等,基本可滿足村里年紀大的村民在家門口工作的需求。
東源縣梨園村有機蔬菜種植基地工人正在采摘蔬菜。(攝影:楊堅)
梨園村為更好促進產業發展,堅持規劃為先導,邀請專業規劃企業科學編制了《梨園村美麗鄉村設計方案》,“一脈一環六區”的規劃結構為梨園村描繪出了一幅鄉村振興美好藍圖。目前,梨園村正全力推動“一脈一環六區”的規劃結構“落地”。
梨園,一幅生態美、百姓富、產業旺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在梨園村就可以吃到當地特色菜,品嘗到新鮮瓜果,體驗瓜果采摘的樂趣;也可以在石陂徑水上木屋住下來,在水邊清閑垂釣,夜晚清涼如水,山中不知長夏,幾彎村落人家,山環水繞木屋,風吹陣陣草香,忘卻市井繁華。當然,也可以在梨園村的花溪綠道上緩慢騎行,感受一陣陣細風淌過胸膛,一縷縷花香鉆入鼻孔,細品那份愜意與寧靜;還可以漫步于梨園的河塘竹林幽徑,看小橋流水,聽婉轉鳥鳴,盡享田園風光,領略花溪風情。
(作者單位:河源日報社:李成東 楊堅;東源縣委辦:李遠來 藍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