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下,更被寄予擴大內需市場的厚望。
“十三五”時期,廣州消費市場亮點紛呈:全市社零額先后突破8000億、9000億大關,天河路商圈日客流量約150萬人,改造后的北京路步行街獲得國務院督查表揚……
隨著消費升級,消費新趨勢和新方式不斷涌現,新消費已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廣州要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以時尚經濟、首店經濟、品牌經濟、甜蜜經濟帶動消費增長。
具體而言,廣州應該怎么做?兩會現場,眾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展開了熱議。
立足新發展格局,挖掘消費新動能
在廣州市政協委員、民進廣州市委會專職副主委梁曉玲看來,廣州發展新消費基礎深厚,建議將新消費作為廣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以新消費為引領,構建新消費系統培育體系,培育一批新消費企業、新品牌、新平臺、新業態新模式、新消費場景,營造扶持新消費發展的政策生態,推動廣州市消費產業雙升級,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她提出,在新發展格局下,廣州需要以新消費為抓手,搶占先發優勢,提升消費能級,提高廣州城市核心競爭力。
她表示,在產業基礎方面,廣州紡織服裝、美妝日化、箱包皮具、珠寶首飾、食品飲料等都市消費產業基礎雄厚,擁有三七互娛、酷狗音樂等一大批動漫游戲、文化娛樂領域線上生活性服務業頭部企業,但都市消費工業外貿貼牌企業多,自創品牌意識有待加強,品牌協作度較低,新品類開發能力不高,產品更新速度遠低于市場需求的熱度。
她建議,明確將新消費作為廣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標,推動形成新消費 “廣州樣本”,培育一批新消費企業。
具體而言,可以構建新消費企業梯度孵化體系,著力培育一批新消費領軍企業,培育一批細分領域瞪羚企業、小巨人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組建企業創新聯合體,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推動全產業鏈融通創新。
“培育一批新品牌,開展‘新國貨’品牌培育計劃,以五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契機培育一批新品牌,搭建企業跨界合作平臺,推動制造業品牌文化,將新品牌培育納入定制之都、直播電商之都建設工作內容,助力品牌‘彎道超車’”,梁曉玲建議,廣州應培育一批新業態新模式。制定長效措施,促進創投資本、創新項目、創業團隊向廣州聚集新業態新模式,培育一批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服務創新典范。鼓勵“工廠直播”電商、沉浸式產業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
“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目標相比,廣州仍存在一些急待補齊的短板?!睆V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市粵港澳大灣區(南沙)改革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涂成林表示,目前廣州各消費行業之間、一些商業設施和基礎設施之間、各類商業企業之間的融合互動和銜接尚存不足;城市商務區、旅游景點、交通樞紐,與主要商業網點和商圈建設之間的匹配還有脫節現象,有待繼續改進提高。
在他看來,要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首先要抓住打造優良營商環境這個“牛鼻子”。“要保持廣州企業的商業精神與服務意識、市民的善良仁義與包容精神等優良傳統,充分發揮廣州市政設施現代化與實用性、與外界交流溝通的廣泛性與便利性等優勢和特色?!?/p>
他還提出,要統籌協調消費、商貿、旅游、物流、航運、金融等的互通互融,促進市區各項商貿設施建設相輔相成,增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綜合效應。
“實施‘雙城聯動’推動廣深合作共同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他表示,目前廣深都在申報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試點,可以積極推進兩城的市場信息對稱,市場開放度趨同,市場空間和渠道彼此開放,營商環境建設統一標準,努力規避同質化競爭,共同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
規范新興商業模式,完善直播監管制度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廣州不僅要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更要探索新產業新業態觸發式監管和審慎監管,依法規范發展平臺經濟。
以直播為例。去年,廣州提出要打造“全國知名的直播之都”,并出臺一系列舉措扶持這一新興業態的發展。直播作為一種商業新模式,為疫情期間消費者提供了線上購物的新選擇,也為眾多商家開辟了新渠道。不可忽視的是,直播“翻車”的現象在過去一年也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
在市政協委員、廣州市新的社會階層聯誼會副會長楊碧霞看來,直播行業,特別是電商直播在疫情期間發揮了巨大作用。“直播作為一種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新業態,為消費者帶來了不一樣的消費購物體驗。未來,隨著移動網絡條件的發展,直播會和更多行業結合,產生更多機會?!?/p>
她提到,去年,網信辦、廣電總局、市場監管總局都對直播帶貨發布了監管規定,提出直播帶貨需要在主播準入、商家信譽保證、消費者權益等方便建立完善的規則,避免在直播帶貨中,出現劣質主播,質量不過關的商品?!跋嘈烹S著監管體系的建立,直播帶貨會越來越規范。”
廣州應該怎么做?市人大代表、廣州科盈化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純提到,在全國各地發力直播業態的當下,廣州憑借樞紐優勢和貨源優勢成為“突圍者”,并已經聚集了大批直播MCN機構和相關業態的落戶。“要做好直播產業的監管,需要政府部門和企業雙方的努力?!?/p>
林純表示,在政府對行業的監管方面,要通過建立完善的溯源機制,保證直播商品的質量;在企業方面,他建議由生產企業掌握直播的主導權,規范帶貨主播的管理,營造健康有序的直播氛圍。
圍繞自己所從事的化妝品產業,林純提到,日前《廣東省推動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已經正式印發,“相信這對于促進眾多生產企業保障產品質量、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都將發揮積極作用。”
出品: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廣州市兩會全媒體報道團隊
南方日報記者 黃舒旻 賓紅霞 郭蘇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