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韶關仁化有座“紅色堡壘”,700多軍民曾在此血戰

            【紅色名片】

            雙峰寨是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的紅色戰斗堡壘。1928年3月,面對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的瘋狂進攻,寨內700多軍民在中共仁化縣委領導下,在中共黨員、農民自衛軍營長李載基等的指揮下,開展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雙峰寨保衛戰,這場戰斗被譽為繼海陸豐后農民暴動中最偉大的戰斗之一。

            雙峰寨。石塘鎮供圖。

            雙峰寨。石塘鎮供圖。

            【一線走訪】

            穿過熱鬧的韶關市仁化縣石塘鎮街,遠遠地,記者就看到了外觀非常高大雄偉而又充滿歷史滄桑感的寨堡,這就是位于石塘村的雙峰寨。在雙峰寨斜對面,一座大革命烈士紀念碑屹立于此,旁邊一架陳舊的殲六戰斗機吸引游客駐足觀看。目之所及,仿佛在訴說著從1928年那個春天開始,在這個平靜的小村莊發生的革命事件——雙峰寨保衛戰。

            雙峰寨外貌。南方+記者 潘俊宇 攝

            雙峰寨外貌。南方+記者 潘俊宇 攝

            栩栩如生的銅像和壁畫、循序漸進的精彩展板和電子屏、炸彈手槍等舊物展示……行走在寨內,看著這些巧妙設立在不同區域的展陳元素,那些戰斗、療傷、寨內生活等場景仿佛又浮現在人們眼前。據石塘鎮鎮長徐泳介紹,當前,雙峰寨正閉館優化升級展陳設備,目的是讓群眾更直觀地感受曾經發生在這里的那場戰斗。

            據史料記載,1927年,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軍余部轉戰粵北,來到仁化董塘深入農村,發動農民繼續鬧革命,點燃了“仁化暴動”的烈火,后留下了十名軍事骨干及贈送了槍支彈藥,協助當地農民運動。

            1927年,隨著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四·一二”“四·一五”反革命政變,中共廣東組織及革命群眾也遭到血腥鎮壓。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在1927年冬,農軍跟村民一起把幾十萬斤糧食及煤拉到寨子里,準備與國民黨反動派長期作戰。

            雙峰寨內景。南方+記者潘俊宇 攝

            雙峰寨內景。南方+記者潘俊宇 攝

            當時,寨子里是由中共黨員、農民自衛軍營長李載基領導當地三百多名農軍及四百多名農民群眾,而外面是敵軍前后三個團的兵力,加上惡霸地主勾結的民團四千多人。難以想象,整個戰爭從1928年3月到11月,持續了九個月。敵軍先后采用水火并攻、鐵烏龜戰術、筑泥臺等幾十種陰謀手段一心想炸毀寨子,由于雙峰寨四周易守難攻,一時難以拿下。

            到后期,敵人只能對雙峰寨實行圍困,并把護寨塘水放干,寨內缺水缺鹽,疾病流行,缺醫少藥,不少人病死,犧牲的烈士就地掩埋,已無法維持。為保存更多的革命力量,農軍最后決定突圍出去,兩百多名農軍兵分三路,凌晨一點多開始行動,當時場面十分悲壯、慘烈,最后這場戰爭以失敗告終,斃敵110多名,農軍戰士前后犧牲了400多名,成功突圍的戰士繼續打游擊戰。這場由中共仁化縣委領導的戰斗被譽為“繼海陸豐后農民暴動中最偉大的戰斗之一”。

            站在雙峰寨的正門前,“雙峰保障”四個字映入眼簾,這是它的舊名。在進入寨內前,要經過一小段木橋,寨子四周圍有護城河。據歷史記載,石塘村建寨的初衷是為了避匪。雙峰寨講解員李淑飛介紹,雙峰寨與護城河現存總面積為8518.6平方米,是廣東省現存最大碉樓之一。

            實際上,雙峰寨還是一個軍事防御工程。記者走進寨內發現,雙峰寨平面呈四方形,中間是空坪(練兵場地),幾顆高大的杉樹和松柏堅挺豎立,寨子有一主樓及四個副樓,四角建有三層高的炮樓,東西各設有一個瞭望臺。記者了解到,為了更好地防御敵人的攻擊,整個寨子使用地表石灰石、上等磨制青磚,配有黃糖糯米漿、桐油、石灰加少量砒霜等材料砌成墻體,非常堅固。

            在寨子里走訪時,記者發現墻體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槍眼炮眼。據李淑飛介紹,整個寨子共有五十五個槍眼?!斑@些槍眼有個特點,在外看成長方形,而當上到二樓看時卻是梯形狀,這在防匪打仗時可以很好地實現自我保護。”

            “樓下走廊原來是兩個柱子為一間房,有兩層,可作為住宿容納數千人,后被敵人破壞?!崩钍顼w說,在2013年-2016年經過四期以舊修舊的修繕,修成今天所看到的簡易走廊。早在1991年,雙峰寨就作為紅色遺址對外開放。

            【對話】

            雙峰寨保衛戰領導者李載基之子李明坤:

            家里先后涌現七位烈士

            在了解雙峰寨保衛戰的歷史時,李載基的名字走進了記者的視野。李載基1897年出生于仁化縣石塘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全家都參加革命,先后有七位烈士為革命捐軀。他在1925年參加農民協會,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仁化暴動中,他是雙峰寨保衛戰的主要領導者之一。1947年,李載基不幸被捕,同年8月被國民黨殺害于仁化縣監獄。近日,南方+記者專訪了李載基僅存的三兒子、83高齡的李明坤,聽他講述關于父親的革命事跡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南方+:在你的心目中,父親李載基是一個怎么樣的人?當年發生的雙峰寨保衛戰對你有什么感觸?

            李明坤:父親曾是一位老師,愛黨愛國意識很強,小時候經常教我們講革命政治思想的書。他可以為了國家為了革命,為了受苦受難的農民,犧牲自己的生命,他這種偉大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一輩子。雙峰寨保衛戰對我感觸很大,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農民自衛軍和敵人打了9個月的持久戰,這體現出何等的毅力和韌勁。

            先人的革命精神一直鼓動著我珍惜和平年代的美好,努力工作、踏實做人。我時常給晚輩講發生在石塘村的革命歷史,教他們不要忘本,要認真讀書,將來為國家和人民貢獻力量。

            南方+:你覺得現在雙峰寨的保護利用情況怎么樣?石塘村有什么新變化?

            李明坤:雙峰寨保護利用得挺好,有學生來雙峰寨接受革命教育,很多人來這里入黨宣誓,看到大家來參觀我感到很欣慰。雙峰寨帶來的人氣也對石塘村發展有很大幫助,成為了旅游點,帶動村民賣農副產品增收致富,希望更多的人來到這里。

            【學習手記】

            革命的槍聲仿佛又在耳邊響起

            站在這片土地上,想到400多條生命為革命深埋于此,給人心靈上的巨大震撼??粗鴫ι喜紳M的槍眼,仿佛革命的槍聲又在耳邊響起。

            雖然目前雙峰寨正在閉館修繕,但在近幾年來,在當地的有效保護利用下,這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黨史教育基地,一批批黨員、游客來到這里回顧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據統計,雙峰寨年均參觀量達30萬人次。

            如今,紅色革命年代的硝煙早已退去,但革命先輩們浴血奮戰的革命遺址卻留存至今。借建黨百年契機,應更好地保護修繕好紅色遺址,升級展陳設施,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把革命先烈的事跡呈現在世人面前,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和革命精神。

            【記者】潘俊宇

            【通訊員】李子初 譚玉玲 陳志文 何梅娣

            【策劃統籌】謝思佳 王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_町村小夜子_漂亮华裔美眉跪着吃大洋全集_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