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消息振奮人心,與此同時,如何避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也備受公眾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陳鳳珍日前建議:健全農民體檢機制,由政府拿出一部分資金來為農民體檢,對疾病問題早發現早治療,避免拖成大病。
體檢可有效發現潛在的疾病。對城市居民來說,參與體檢或許是習以為常的疾病預防方式,但對很多農民來說,體檢還是一種“新鮮事”。有人認為“體檢就是浪費時間”,有人認為“小衛生院的體檢走形式”“體檢結果不可靠”……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折射出“體檢進農村”的困局。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部分農民對體檢的必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部分農民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消極看待體檢,忽略體檢報告中的異常結果;有人則對“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體檢效果持不信任態度。
再有,現有的醫療條件還難以滿足多元化的體檢需求。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例,在農村地區,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是體檢的主要場所。醫療設施不足、醫生能力較弱,阻礙了農民對一些常規項目之外的體檢需要。
尤為重要的是,出于經濟因素的考慮,部分農民不主動去醫院體檢,更有甚者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的體檢時間挪作他用。
由此可見,健全農民體檢機制很有必要。人大代表將目光聚焦農民,提出的議案切中要害,可有效減輕農民負擔,真正做到“扶上馬再送一程”。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在體檢機制健全方面,也不應該讓農民掉隊。
【作者】 孫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