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州地鐵6號線團一大廣場站走出,迎面便能看到一座掩映在綠蔭中的紅色小樓,這里曾經是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的花園別墅“東園”。96年前,一場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席卷廣州和香港兩地,這場大罷工的指揮機關——省港罷工委員會就駐扎在這里。
省港大罷工紀念館東園門樓。張冠軍 攝。
大罷工持續了16個月之久,參與人數達到25萬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省港工人團結一致,積極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的斗爭,其時間之長、規模之大、組織之嚴密,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運動史上也屬罕見。
廣泛發動,25萬人參與罷工
在廣州市越秀區東園橫路與挹翠路交會路口附近200米的范圍內,分布著團一大廣場、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等多個紅色景點,其中一棟主色調為紅色的“紅樓”分外醒目,紅樓之“紅”也是革命之“紅”,這里正是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
省港大罷工紀念館正在改造。張冠軍 攝。
第一次國共合作后,廣東工人運動高潮迭起。1925年5月15日,上海發生五卅慘案。經過分析研究,中共廣東區委決定發動省港罷工。
經過前期準備,1925年6月19日,香港海員、電車工人、印刷工人首先罷工,接著其他行業的工人也紛紛響應。隨后,10萬多名工人不顧英帝國主義者的阻撓和威脅,從香港回到廣東各地。6月21日,3000多名中國洋務工人也在沙面租界宣布罷工,集體離開沙面,返回廣州市區。
然而,兩日后,廣州工人和各界群眾10萬多人舉行游行示威,經過沙面租界對岸的沙基時,遭英、法水兵射擊和軍艦炮轟,當場打死50余人,重傷170余人。
如今在廣州市荔灣區,有一條名為六二三的道路,便是以沙基慘案發生之日命名,離這條道路不遠處,還設立著刻有“毋忘此日”的石碑,后改名為“沙基慘案烈士紀念碑”,每年6月23日,都會有群眾自發前來這里祭拜。
沙基慘案的發生,更激發了廣州、香港群眾的民族憤慨,罷工進一步擴大,至月底罷工人數已達25萬人。
創新領導組織架構,保障罷工順利進行
在深圳羅湖區繁華的東門老街上,矗立著一座傳統的嶺南建筑,“思月書院”四個大字書寫其上,但它更知名的身份則是省港大罷工委員會接待站舊址。
省港大罷工委員會接待站舊址。劉佳榮 攝。
省港大罷工期間,生活工作在香港的10萬多名工人跨過深圳河,前往廣州,為了保障這些工人旅途通暢,罷工委員會派員在深圳河畔建立起了多座接待站,供北上的工人們歇腳、休息,其中一座便設立在了思月書院。
省港大罷工爆發后,為了安置罷工工人,堅持斗爭,領導罷工的共產黨人發動工人選出代表,組成罷工工人代表大會,作為罷工工人的“最高議事機關”,同時吸取俄國蘇維埃政府的經驗,組織建立了由罷工工人代表組成的罷工委員會,下設干事局、干事局又下設多個部,負責具體事務。
罷工委員會還采取了“特許證”制度,提出“凡不是英國貨、英國船及經過香港者,準其直來廣州”的“單獨對英”的原則,作為省港罷工期間所實行的“中心策略”,與英帝國主義作斗爭。并組成了2000多人的工人武裝糾察隊,到各港口駐防,限制珠江口一帶的帝國主義經濟活動,英帝國主義受到了沉重的政治和經濟打擊。
《省港罷工工人代表大會第一百次紀念冊》,省港大罷工紀念館供圖。
1926年10月10日,中共廣東區委發表《為省港罷工自動的停止封鎖宣言》,省港罷工委員會也發表《停止封鎖宣言》。這一天,廣州市30萬民眾舉行盛大集會,擁護停止封鎖、結束罷工的決定,至此,省港大罷工宣告結束。
東園如今已成紅色教育基地
如今看到的東園,是上世紀80年代根據原貌在原址重新修復的模樣。
東園最早是清末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的私家花園。1926年11月6日,帝國主義收買反動分子縱火焚毀東園,僅存一座門樓和"紅樓"前的一棵大樹。上世紀80年代,廣東省政府在原地重建罷工糾察隊使用過的紅樓、設立紀念館并對公眾開放。
但由于建設年代久遠,目前東園門樓、紅樓的屋面、梁柱、墻體、門窗、裝飾、地面等都有不同程度破損污漬,紀念館已經全面圍蔽,進行維修保護。
在工程現場,廣東省建科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設計師劉海生與記者分享了參與建設項目半年來的經歷與收獲?!懊恳粋€設計環節,從方案開始,都會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論證把脈?!眲⒑If道。
自去年國慶期間進入施工場地后,劉海生與團隊已在場地工作了近半年的時間??粗O計與施工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劉海生最大的愿望便是,希望省港大罷工紀念館以嶄新面貌開放后,公眾能夠共同回望這段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具有深刻影響的歷史事件?!叭绻茏層^眾參觀時對這段歷史產生更深的感悟,那我們的努力便是有價值的?!眲⒑If。
南方日報記者 汪棹桴 劉佳榮 張冠軍 實習生 雷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