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又在市區油城九路附近某建筑工地發現一窩恐龍蛋化石。
7月12日,記者從茂名市博物館獲悉,茂名市又在市區油城九路附近某建筑工地發現一窩恐龍蛋化石。這是該市繼2001年在市污水處理廠排污工程茂南大道西大山嶺仔村的施工工地發現恐龍蛋化石20年后再次發現。
“我們最近接到一位市民的報料電話,說自己手上有一個很特別、有結晶體的石頭,要求市博物館派專家鑒定是否是恐龍蛋化石?!泵胁┪镳^館長陳朝暉接到聽到電話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與該市民取得聯系。但這位市民只拿出一個打破了的“石頭”。經茂名市博物館專家鑒定,與茂名市上世紀90年代出土的恐龍蛋化石同一種屬,是典型的“茂名蛋”。
“還在努力找回10枚恐龍蛋”
經過動員和做過細的思想工作,這位市民向陳朝暉等人講述了這枚恐龍蛋化石的來歷。原來,2020年下半年,這位市民在羊角路口一工地內發現,從市區油城九路某建筑工地運來的一車建筑余泥上有一塊很大的紅砂巖石,紅砂巖石上附著幾個很特別的“石頭”,自己覺得好奇,就請鉤機將這塊紅砂巖石整件裝運回家中。后來和幾個朋友一起將“石頭”挖了出來,還拍了視頻發上朋友圈,他們也不知道這些是不是恐龍蛋化石,每人就拿了一個回去了,直到現在才向市博物館報告。
.?
“從這位市民提供的視頻截圖看,這窩蛋應該有10枚以上?!标惓瘯熣f,接到報料后,他們第一時間鑒定,也同時發圖片給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強博士看過,“和90年代在茂名出土、現在在茂名市博物館展出的恐龍蛋化石是同一個種類?!?/p>
這窩新發現的恐龍蛋化石是否在茂名市博物館內?“很遺憾,現已散落到多人手上了,還收不回來。正在做工作。”12日,陳朝暉的“尋蛋”工作有了新進展:“正在做報料市民的工作,基本同意上交?!?/p>
中國最南端的恐龍“產房”
早在80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恐龍曾是茂名這片熱土的主人。1994年至1999年,在茂名市30萬噸乙烯生活區、站前路、車上學村、人民南路茂南農業銀行建設工地等六處地點,發現了100多枚恐龍蛋,地質年代為晚白堊世,距今約8000萬—9000萬年前。據專家考證,這是目前我國大陸發現緯度最南的恐龍蛋化石,其中在30萬噸乙烯生活區工地出土的兩枚恐龍蛋化石,經送中科院測定,蛋體內可能含有蛋黃,權威專家稱可提取DNA,對研究恐龍在我國的分布演變和滅絕以及粵西地區古氣候、古環境和地質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茂名市政府當年通告。
由于茂名出土恐龍蛋化石的特殊性,因此,顯得特別珍貴,上世紀90年代在國家文物界、廣東省內及茂名當地引起不小轟動,也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高度關注,國家古椎動物研究所趙資奎教授多次到茂名考察。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強(右一),中國恐龍協會理事、河源市博物館首任館長黃東(中)等在茂名市博物館對出土恐龍蛋化石進行研究。
去年8月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強博士,中國恐龍協會理事、中國古動物館恐龍蛋館首任館長黃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邱立誠等專家再次來到茂名市博物館,考察茂名恐龍蛋的發掘保護情況,并針對茂名出土的恐龍蛋進行初步研究。
呼吁市民主動上交恐龍蛋化石
茂名市自從上世紀90年代發現出土恐龍蛋后, 20多年過去了,茂名城市建設飛速發展,恐龍蛋化石則更多沉寂在博物館中,市民對它的了解也漸漸淡去。因為茂名發現的恐龍蛋化石一般埋藏在地層下7~12米的位置,有的地方甚至更深一些。隨著建筑基礎施工工藝的改變,加上施工單位和市民文物保護意識不強,施工中很難發現恐龍蛋化石,即使發現也不上報,所以近20年來就沒有新的發現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一章第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于國家所有。同時,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同文物一樣受國家保護。發現文物隱匿不報或拒不上交是違法行為。
為此,希望本次拿到恐龍蛋化石的市民要主動上交給茂名市博物館,國家將按有關規定給予一定的獎勵,否則將追究相關責任。
南方日報記者 楊金鳳 通訊員 陳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