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東新聞10月19日電 (蔡敏婕 何昊書 朱健)面肌痙攣、聽神經瘤、癲癇、神經脊柱疾病....。.這4個疾病名稱竟同時出現在一位年約36歲的患者的診斷報告上,幸運的是,經過醫生組團治療,他連闖“四關”,甚至從腦內取出一顆比綠豆還小的聽神經瘤。
“5年前,從眼皮底下開始抽搐,今年感覺抽搐頻繁。”一開始,宋先生只是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勇的門診治療面肌痙攣。沒想到在后續的檢測中,才發現病情遠不止面肌痙攣這么簡單。
住院后,宋先生先進行了腰椎的CT和MR、腦電圖和頭顱的MRA檢查。檢測結果發現,宋先生的腰1椎體有新鮮的骨折,頭顱MRA發現了一個僅3毫米聽神經瘤,視頻腦電圖提示雙側顳區放電。
“考慮到患者的情況復雜,我們先評估病情,再根據輕重緩急來進行治療。”張勇稱。
兩個月后,宋先生來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準備手術治療,并提出治療面肌痙攣的同時,把聽神經瘤也切掉。
“宋先生術前聽力正常,聽神經瘤位置深、體積小,如同在豆腐腦里找半顆白米飯,更大的風險在于很有可能影響患側聽力。但如果不進行聽神經瘤切除,隨著腫瘤生長右側聽力也會逐漸下降?!睆堄路Q。
手術團隊經過討論分析,決定使用術中聽神經監測技術“耳蝸電圖與ABR電位進行聯合監測保護聽神經”,同時結合已純熟常規開展的面神經、臨近三叉神經、動眼神經等監測技術,為這臺高難度的“面神經微血管減壓+聽神經瘤切除術”保駕護航。
張勇表示,面肌痙攣是一種常見的腦功能性疾病,發病率為千分之二,多在中年以后發病,且以女性較為多見,表現為異常眼瞼及面部頻繁的痙攣樣抽搐,導致眼瞼閉合、嚴重者出現功能性失明。面肌痙攣會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長期病態的面容讓他們不愿與人交往,導致情緒低落,對生活失去信心。
為了幫助患有面肌痙攣的患者,2020年12月,廣東省二醫成立了廣州市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面向全國率先推出“關愛暖蓉”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慈善援助項目,確診為重癥的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成人(75歲以下),適合微創手術的患者。對于符合救助條件的患者,經??漆t務人員和社工評估通過,每例資助0.5至2萬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