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教育廳、中共廣東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廣東省財政廳、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四個部門聯合發出一份文件,《關于推進中小學幼兒園集團化辦學的指導意見》。
該文件提出,未來將通過實施中小學(幼兒園)集團化辦學,進一步規范區域內教育集團化辦學的要求。到2022年,全省培育創建不少于100個省級優質特色教育集團,每個地市至少創建2個省級優質特色教育集團,舉辦一批有特色有影響的本地優質教育集團。
焦點一:培育創建超100個省級優質特色教育集團
集團化辦學有效地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破解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滿足適齡兒童“上好學”的需求。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2年,全省建立形成中小學(幼兒園)集團化辦學的良好發展態勢;培育創建不少于100個省級優質特色教育集團,充分發揮省級優質特色教育集團的輻射帶動作用;每個地市至少創建2個省級優質特色教育集團,舉辦一批有特色有影響的本地優質教育集團。
教育集團化的辦學模式多樣化,現有優質教育資源(學校)辦分校、托管、合作辦學、教育聯盟等,已經積累了不少好經驗。接下來,廣東集團化辦學還將積極探索多校協同、區域組團、同學段聯盟、跨學段聯合、委托管理、多法人組合、單法人多校區、九年一貫制、十二年一體制等更多樣化的集團化辦學模式。
同時,鼓勵將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新建學校等納入教育集團管理,提升辦學質量。支持各地采取優質學校設立分校區、優質學校委托管理薄弱學校、新建學校劃歸優質學校管理等方式組建緊密型的教育集團。積極引導社會力量舉辦的高水平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優質民辦學校牽頭組建教育集團。
焦點二:組建跨市域、跨縣域的教育集團
目前,教育集團化辦學主要集中在區域內的優質學校。下來如何進一步推動教育集團化發展?
《指導意見》提出,各地要采取辦學主體自主組合、政府引導組合等多種方式,以區域內一所優質品牌學校或者優質教育資源為龍頭,與區域內其他學校組建教育集團,制定共同的教育發展愿景與目標,實現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推動集團內各成員校同步、優質、均衡、特色發展。
其中,鼓勵縣(市、區)以義務教育學校、幼兒園為主體組建縣域內的教育集團,鼓勵地市以優質特色普通高中為核心校組建市域內的教育集團,積極推動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向周邊地區輻射,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
更令人期待的是,跨市域、跨縣域的教育集團將有更大規模的“破局”。
《指導意見》強調,鼓勵各地市之間、市域內各縣區之間、市屬學校與縣區學校之間廣泛開展基礎教育領域的辦學合作,組建跨市域、跨縣域的教育集團,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珠三角地區要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加強合作,以珠三角優質中小學、幼兒園為核心校組建教育集團,帶動提升粵東、粵西、粵北基礎教育水平;
廣州、深圳應積極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作用,推動組建輻射大灣區的教育集團,促進大灣區基礎教育協同發展;
支持省屬中小學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市和珠三角學位緊缺的地市深度合作,通過建立分校區、委托管理等形式開展集團化辦學;
吸引省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省外優質品牌學校與我省中小學、幼兒園合作,創辦教育集團,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育優質學校。
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加強與港澳臺及國外教育機構交流合作。
焦點三:一個教育集團覆蓋的學校(分校區)數不超過9所
有一種不同聲音認為,教育集團化辦學,容易稀釋優質教育資源?!吨笇б庖姟访鞔_,要合理確定集團辦學規模。
接下來,各地要根據當地教育發展需求,綜合考慮資源條件、輻射幅度、保障能力和實際效果等因素,科學規劃教育集團發展,合理控制教育集團辦學規模,避免單一校區規模過大、在校生人數過多。要防止出現集團規模過大導致辦學質量滑坡,以及簡單化貼牌管理等負面影響,避免優質教育資源稀釋。
《指導意見》明確,原則上一個教育集團覆蓋的學校(分校區)數不超過9所,覆蓋的學生數不超過1.5萬人。
焦點四:成員校達到一定條件后可脫離原教育集團
《指導意見》要求,要健全集團化辦學機制,包括優化內部治理機制、建立成員校成長溢出機制、健全教師交流輪崗機制和建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等,推動教育集團化形成制度。
備受關注的是,要建立成員校成長溢出機制,將教育集團作為不斷提升成員校辦學水平、不斷培育釋放新優質資源的載體、孵化器和平臺,從而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總量。集團內的成員校達到一定條件后,可以脫離原教育集團。鼓勵各地以成長后的成員校為核心校,組建新的教育集團,與薄弱學校共享相關資源、課程、理念和人才。
同時,鼓勵教育集團通過兼課、走教、輪崗、支教等方式,組織教師在各成員校之間流動。新任成員校校級領導一般應具有集團內兩所以上學校工作的經歷(其中每所學校的工作時間不少于1年)。
焦點五:嚴禁教育集團內“掐尖”違規招生
教育集團內怎么招生升學?
《指導意見》提出,各地要堅持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指導各教育集團依法依規落實好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工作要求,小學一般采取按地段對口方式入學,初中一般采取按地段對口入學、小學對口直升或電腦派位搖號等方式入學。成立教育集團的優質普通高中的招生計劃名額分配可適當向本市招生區域的集團內農村初中和薄弱初中傾斜。
同時,規范民辦義務教育招生辦學行為,嚴禁教育集團內通過“掐尖”方式違規招生,嚴禁教育集團違規跨區域招生,嚴格落實國家和省關于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政策要求。集團內各成員學校應按規定做好學籍管理工作,嚴禁以各種形式借讀、掛學籍跨校就讀。
焦點六:引導教育集團提升內涵形成特色
《指導意見》明確,要進一步提高集團化辦學質量。
其中,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全面、及時開展課堂教學診斷,借助數據精準發現和解決課堂教學問題,利用大數據分析形成集團、學校各層面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提升集團內各學校的教學質量。
要建立集團內同學段、同學科教研組或備課組,實施教師聯合備課、聯合教研、合作科研、教學競賽,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探索建立集團內教師職稱統一推薦評審制度,鼓勵各地向辦學成效顯著、管理規范的集團下放教師職稱評審權,統一開展教師職稱評審。
(來源:學習強國廣東學習平臺 作者單位: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