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土地房產交易中心發布公告,將于9月24日以掛牌方式公開出讓E2020-0005等七宗地的使用權。統計顯示,本輪出讓總建筑面積超過20萬平,總起拍價16億元起。
宗地情況
筆者留意到,本輪出讓宗地均位于深汕特別合作區鵝埠鎮的普通工業用地,在準入行業類別中,其中三宗要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兩宗要求通信相關、此外一宗新材料產業、一宗食品制造業。
翻查了近年來深汕合作區的土地出讓情況,筆者發現,自2014年10月29日深汕合作區首宗地出讓至今,共計成功出讓492萬平儲備用地(115宗地),其中,工業用地430萬平(75宗地),占比高達87.5%。
深汕合作區各類用地面積與占比
而從分布來看,這115宗地塊中有92宗在鵝埠鎮。由此可見,深汕合作區未來或是一座工業新城,特別是鵝埠鎮片區,未來或是人口最先聚集的片區。
據統計,居住用地在出讓宗地總量中占比僅10.1%。值得留意的是,從競得宗地企業來看,大多競得者為深圳高新企業。
以2019年11月4日出讓的土地為例,深圳市顯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838萬元摘得鲘門H2019-0012宗地,總部位于深圳市高新軟件園,核心研發團隊分別來自清華、北大、麻省理工、南加州大學等高校,核心研發人員65人,其中博士4人。顯控科技稱,其在深汕合作區地塊建成后將作為生產線,而研發團隊仍保留在深圳總部。
《深圳特區報》2019年12月3日報道,合作區已經供地產業項目83個,大部分集聚于鵝埠片區,其中有76個來自深圳;計劃總投資386億元,全部達產后預計年產值683億元。
有房地產業內人士指出,看得見的是工業之城深汕,是否能一一落實,要交給時間來檢驗。而工業產業的落實,更是關系到城市未來的發展與繁榮。對一個城市/區域來講,最核心的是人口數據與人口結構,而決定這些的是產業與產業結構。因為有了人口才有需求,有經濟活動,如住房、購物、醫療、教育等。
較早前的《南方都市報》消息則稱,包括學校、醫院、機器人產業等在內的69個“深汕合作區2019年重點投資項目”同步開工建設,總投資超過535.15億元。
南方日報記者 馮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