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十三五”時期我國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五百萬人

            光明日報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李慧)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唐仁健12日在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聯合辦學領導小組會議上表示,今后農民教育培訓在方式方法上既要接地氣,讓老百姓聽得懂、學得進,也要求創新,讓老百姓愿意學、方便學。要抓好觀念、內容、方式等“三個轉變”,提高新階段農民教育培訓質量。

            今年是中央農廣校建校40周年。經過多年發展,農廣校已成為農民教育培訓的主體力量、“三農”政策宣傳的重要窗口、農村農民服務的有效渠道。1980年,原農業部、教育部等10個部門聯合組建了中央農廣校。后來,聯合辦學部門逐步增加到17個,中央和省市縣都建立了農廣校,形成部門聯動、上下貫通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

            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民教育培訓成效顯著,五年來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500萬人,直接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11萬人,涉農高等職業教育首次面向農民擴招3.5萬人,全國農民教育培訓整體邁上新臺階。截至目前,全國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約2254萬人,其中高素質農民超過1700萬人,90%的人從事農業生產5年以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農民隊伍規模持續壯大。

            “農民教育培訓是一個春風化雨、成風化俗的過程。”唐仁健表示,今后要轉變觀念,課程設計、培訓安排都要從農民需求出發,推動農民教育培訓從任務型向服務型轉變,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讓農民學得會、用得上、真管用。

            同時,培訓內容要相應轉變,從突出產中向全鏈條拓展,從突出一產向一、二、三產融合拓展,從突出生產向經濟社會全領域拓展,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農民教育培訓的方式也要隨之轉變。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地方就是通過手機視頻等方式把春耕技術送到了家中。”唐仁健說,要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模式,推動農民教育培訓從以線下為主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從灌輸式向參與式互動式轉變,更好滿足農民多樣化學習需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_町村小夜子_漂亮华裔美眉跪着吃大洋全集_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