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下棋、遛彎、鍛煉身體,晚上看看電視,現在的日子過得真舒坦。”在云浮市都楊鎮降面村美好生活公寓樓2號樓,73歲的村民潘結全與鄰居正在棋盤上“廝殺”。
回想起曾獨居在地面開裂下陷、雨天漏水積水的瓦房,潘結全說,這一切變化,都離不開國家稅務總局云浮市稅務局駐村扶貧干部鄧水強。日前,鄧水強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建公寓
讓孤寡貧困老人住得安全
降面村曾是云浮市最貧困的幾條村之一。這里有深山峽谷,道路險峻。2016年鄧水強駐村扶貧時,全村1536人分散居住于12個自然村,其中有貧困戶70戶198人。
村子大部分為空心村,有的村只剩下寥寥幾戶孤寡老人、五保戶留守山林。他們的房屋多靠山坡而建,由泥磚、木條、瓦片搭建,看起來“搖搖欲墜”。解決孤寡貧困老人的安全住房問題成為鄧水強面臨的頭等大事。一個老人公寓項目在他腦海中萌生了。
建老人公寓并非易事。推進老人公寓建設的過程中,遇到的用地難、部分村民不理解等阻力,一度讓鄧水強有了放棄的念頭?!暗敲慨斘蚁肫鸫迕裎氖迕爸筇?,從家里走3個多小時的山路,去到村委會申請危房改造指標的事,他這種對新房子的向往,讓我堅持了下來?!编囁畯娬f。
終于,在云浮市稅務局協調籌措下,80多萬元建設資金得以到位,第一期老人公寓趕在2018年春節前完工,8位相對高齡的孤寡貧困老人無需花一分錢便能拎包入住公寓?!艾F在生活真美好!”住進老人公寓當天,一位孤寡老人發出感嘆,這啟發了鄧水強,他將老人公寓命名為“美好生活公寓”。
如今“美好生活公寓”已建成4期22套。公寓的建成,創新了農村養老和住房改造的新模式。
??種筍竹
選好產業改變鄉村面貌
降面村只是鄧水強幫扶的其中一個村。自2009年起,鄧水強先后4次擔任簕竹鎮六聯村、簕竹鎮非雷村、河頭鎮步郎村、都楊鎮降面村、六都鎮慶豐村5個貧困村的駐村扶貧干部,被扶貧戰線的同事戲稱為“四朝元老”。
12年里,鄧水強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幫扶工作思路,科學謀劃,因地制宜,腳踏實地,通過與幫扶村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成功幫扶5個貧困山村560戶2300人實現穩定脫貧。
“農村脫貧的關鍵是要有產業支撐,要以當地經濟為主體?!痹卩囁畯婑v扎的每個貧困村,他都以種植筍竹為主導產業。皆因筍竹成本低、技術含量低、收成長效,尤其適宜山區農戶栽種。
但是駐村前期,鄧水強向村民推廣栽種筍竹,不時會遭到質疑?!巴七M扶貧工作也是一個取得村民信任的過程,只有跟村民熟悉了,有一定的感情了,他才會信任你?!睂︵囁畯姸?,與村民打交道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走村串戶。
新興縣簕竹鎮非雷村的黃振華就是一個例子。2011年鄧水強初到非雷村時,黃振華還是全村最窮的貧困戶。他的父親已癱瘓6年,2個孩子在讀初中,夫妻倆耕田收入少,一家5口擠在狹窄瓦房里。
了解到他為人勤奮,鄧水強聯系企業幫助黃振華開辦養豬場,并發展筍竹種植,那一年黃振華成功脫貧。脫貧后的黃振華不忘回饋村子,每月義務清洗村中的自來水池、清除路邊的雜草,村民有感于其變化,連續兩屆選他擔任村長。
在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后,鄧水強在日記本上寫道:“村民的美好生活由期盼變為現實,鄉村的振興由規劃變成美景,一個個夢想正在實現。看著村民脫貧后的燦爛笑容,聽到五保戶老人家入住公寓時的歡聲笑語,內心由然而生幸福感、成就感、獲得感,這三種感覺也轉變成了我持續駐村的強大動力?!?/p>
南方日報記者 曾美玲
通訊員 岳瑞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