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荔灣芳村片區的疫情防控一線,活躍著一群年近50歲的民警們。
他們中不少人,黨齡已經超過20年,卻絲毫不落年經黨員。
“黨員就應該走在前面,我不能袖手旁觀。”
王玲所在“三人小組”上門核查
“隊內醫生”救助戰友
今年50歲的王玲,黨齡已經有21年,她在部隊工作了24年,2011年轉業到廣州市公安局,擔任綜合保障中心綜合部一級主任科員。
因為此前曾在醫院工作,擔任兒科醫生,因此當支援芳村的命令下達后,有醫療背景的她第一時間報名參加。
6月2日晚至今,她負責支援荔灣區中南街海中居委會,擔任“三人小組”成員,負責上門收集居民信息,維護核酸檢測點秩序,跟進重點人員(獨居、孕婦、重病)情況、上門問診,協調解決其實際困難。
因為“三人小組”轄區外地居民多、花場和工業區地域分布分散,人員情況復雜。作為一名老黨員,她第一個站出來穿護服上陣,在整個團隊起到了帶頭作用。盡管因為年齡大,有椎間盤突出癥、神經炎、糖尿病、眩暈癥等疾病,但她也咬牙堅持。而且因為自己兒科醫生的從業經歷,“三人小組”上門采集核酸樣本期間,王玲總能哄逗小朋友,讓孩子們配合采集核酸樣本。
王玲脫下防護服后的手
有時了解到居家隔離居民身體不適,王玲還會與隊員定期上門回訪,為患病居民及時送上相關藥品。
6月8日22:11,王玲和同事薛琨接到前線指揮部的通知,警訓部支援一民警在返程路上處于半昏迷狀態,王玲和薛琨兩位醫護人員不顧執勤后的疲憊,拿上急救器材和急救藥品,立即趕往現場,當他們沖到樓下時,需要治療的病號的車也剛剛停下,經過測量血壓、血氧飽和度、血糖,穴位擦驅風油和口服藿香正氣水、速效救心丹,民警情況逐步好轉,第二天王玲和薛琨再次對病號巡診,再次測量生命體征,并給出進一步的治療和休息的建議,
同時,兩位隊內醫生還向現場民警們宣傳了高溫環境下執勤如何預防中暑的健康知識。
王玲為隊員檢查扭傷的腳踝
蔡佩玉領取防護服
兩次累倒在崗位上
今年53歲的廣州市公安局警察訓練部訓練二處教官蔡佩玉,黨齡同樣有21年。
6月2日下午,蔡佩玉在得知市公安局下達支援荔灣抗疫任務指令后,第一時間主動報名參加。
根據工作安排,蔡佩玉被安排在本次疫情最嚴重的白鶴洞街鶴園小區,作為“三人小組”成員參與抗疫,主要工作是負責上門收集居民信息,宣傳居民居家隔離政策,協助醫護人員上門采集核酸,維護核酸檢測點秩序,協助轉送密接或次密接人員,協助重病人員送院救治,協助解決居民生活及就醫需求等工作。
因為鶴園小區是這輪疫情最嚴重的核心區域,確診病例全市最多、情況復雜,工作強度大,她每天要頂著30多攝氏度的高溫,穿著全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連續工作,曾兩次累倒在崗位上。
6月20日父親節當天,因為天氣酷熱,穿防護服連續工作時間太長,蔡佩玉在完成當天工作任務后險些當場暈倒,幸有身邊醫護人員及時救助,每次累倒后,身體有些好轉,她又主動要求工作。
從6月2日晚開始工作至今,她共參與“三人小組”上門核酸采樣700多份;協助鶴陽小區內大規模核酸采樣(1000多人次)秩序維護工作,開展居民信息登記,向居民送出愛心包112個。
父親節當天,她還向隔離戶送出父親節“三人小組”自制的節日賀卡56張。
蔡佩玉所在“三人小組”制作的父親節賀卡
封控卡點執勤檢查(左一為馮潤文)
連續30小時值守在崗
46歲的馮潤文與兩位“前輩”相比,年齡稍小,但黨齡卻也有20年。作為荔灣區分局海龍派出所副所長,他一直戰斗在疫情的中心地帶。
5月24日晚,馮潤文接到指令參加白鶴洞街鶴園小區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連續工作12小時后,荔灣區進行全員核酸檢測,他又到中南街海南村花博園核酸檢測點的現場,負責秩序維護。
來不及好好休息,從5月26日晚7時到28日凌晨2時結束,他連續30小時堅守崗位,細心落實每一個環節,確保群眾安全。
聲音啞了,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但他沒有退下來,充分體現了“向我看齊跟我做”的帶頭作用。
5月29日,荔灣區下達對海龍街地區進行疫情封控的通知后,他又負責值班和卡點安保工作,對每一個卡點的封控位置措施、人員安排,小到卡點封控人員站的位置他都細心安排,在處理值班工作的間隙,他抓緊對封控防線的巡查,確保萬無一失。
芳村片區實施疫情封控措施期間,馮潤文竭盡全力為群眾辦實事好事。6月5日他協助居民陳先生將藥品送到獨居在沖口杏花社區92歲親屬手中;6月13日他多方協調設法將居民詹先生兒子身份證送到遠在黃埔的兒子手上……充分體現了一名公安民警在疫情防控中的擔當作為。
南方日報記者 汪棹桴 通訊員 江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