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高質量發展】廣交會四度遷址 見證城市變遷

            見證過歷史的中蘇友好大廈如今“隱藏”在廣州流花展貿中心深處的“5號廳”;位于僑光路2號的海鮮酒樓里,食客在露天餐臺吹著江風品著海鮮,好不樂乎;海印繽繽廣場和廣州流花展貿中心“蝶變”為商業批發綜合體和城市生活中心??此撇幌嚓P的它們,卻與琶洲會展中心擁有過共同的“身份”——廣交會展館。廣交會展館的變遷史,既是一部廣州城市發展的變遷史,也可濃縮為一部中國外貿產品出口的發展史。

            四易其址 會展面積增加了幾十倍

            廣交會自創辦以來,展位需求旺盛,展館規模不斷擴大,經過四次遷址,展館建筑面積由創辦初期的1.8萬平方米發展到現在已超過了110萬平方米。

            高度超過20米的中央大廳、圓弧穹頂、環形觀展步道……舉辦過第1-2屆廣交會,有著異域建筑風格的中蘇友好大廈在60多年后的今天,大氣的設計依然讓人為之震撼。按最初設計,這里每天可容納3萬人次參觀,展館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展出面積9600平方米。

            緊接著,由于廣交會快速發展,展館無法滿足客商需求,廣交會開始“搬家之旅”。1958年4月15日,第3屆廣交會搬到了剛建成的僑光路2號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展館使用面積1.3萬平方米。不久后,廣交會進行了第二次“搬家”。

            1959年11月1日,第6屆廣交會搬遷到海珠廣場附近的起義路1號陳列館,新建的陳列館展館使用面積3.45萬平方米,為僑光路陳列館的2.65倍。

            經歷了十多年發展,廣交會于1974年從海珠廣場搬到流花路展館,這是第三次“搬家”。懸掛在該展館主樓正面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九個大字,為郭沫若手書。第35—103屆廣交會在此舉行(其中第94—103屆與琶洲展館同時舉辦)。在20世紀80年代,展館與鄰近的東方賓館、流花賓館、友誼劇院等建筑群被選為“羊城八景”之一,享有“流花玉宇”的美稱。

            展館面積在不斷變大的同時,其功能也在不斷朝著現代化展館發展著。2008年9月,第104屆廣交會整體搬遷至琶洲展館,新落成的廣交會展館位于廣州珠江南岸,是當時亞洲設施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展館。這是廣交會第四次“搬家”。

            去年年底,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四期項目建成后,廣交會展館總建筑面積將達168萬平方米,展覽總面積達62萬平方米(其中室內展覽面積50.4萬平方米、室外展覽面積11.6萬平方米),會議面積達5萬平方米,將成為全球最大會展綜合體。

            舊展館“蝶變”為商業批發綜合體和城市生活中心

            曾經的舊展館在完成歷史使命后沒有“退休”,而是以另一種方式繼續發光發熱。

            承辦第3-5屆廣交會的僑光路2號的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的一樓“變身”為海鮮酒樓。承辦6-34屆廣交會的起義路1號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和35屆-103屆廣交會的中國出口商品流花路展館分別“蝶變”為商業批發綜合體和城市生活中心。

            在舉辦廣交會超過10年的起義路陳列館(現海印繽繽廣場),現在還保存著廣交會曾經的痕跡。該建筑坐西北朝東南,中座樓高10層,西、北各翼各8層,是廣州現存的、為數不多的蘇式建筑中的典范。

            記者發現,曾被評為“羊城八景”之一的廣州流花中心跟隨時代的發展,早已“變身”為廣州流花展貿中心,成為集中小型專業展會、時尚生活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生活中心,成為廣州西部商旅文融合發展新名片和時尚消費展集聚區。

            1984年,流花路廣交會廣場。(攝影:黃亦民)

            海珠橋邊、流花湖畔、琶洲塔下,一座座展館如同一個個里程碑,記錄著廣交會的輝煌歷程。廣交會的每一次遷址,都會帶動周邊的經濟發展。因此可以說,廣交會展館的變遷史,記錄著廣州繁榮與興盛的足跡。

            “縱觀廣交會舊址多次的變遷,比較有典型的是流花湖展館?!比A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袁奇峰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時表示,1974年,廣州火車站幾乎與流花展館同時落成,便利的交通令流花地區成為廣州的對外交通樞紐、對外貿易中心。

            黃亦民在廣州生活工作了幾十年。1986年,黃亦民進入媒體工作,他有了進入會場的拍攝機會。談及采訪廣交會的感受,“因為流花路交易會會場很大,每次采訪都‘跑斷腿’,到后來廣交會搬到琶洲后,展場規模更大,一天都跑不完,不止‘跑斷腿’,簡直是‘要小命’(笑)?!秉S亦民回憶道。

            作為琶洲西區的“總設計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教授孫一民告訴記者:“2001年,廣州發布首部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明確發展方向為南拓北優東進西聯。而將廣交會會館從流花商圈落戶到琶洲島的這一大手筆,就是在‘南拓’這一方向下進行的?!?/p>

            “廣交會展館的變遷可以濃縮成一部中國外貿產品出口的發展史,從初級手工業品、初級產品過渡到制造業產品,高科技產品、數字化產品。”曾編著有《中國第一展:廣交會》的廣東學者、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服務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孫波教授總結道。

            (作者單位:廣州日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_町村小夜子_漂亮华裔美眉跪着吃大洋全集_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