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文,在全國設置5個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其中,在中南區域,以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為主體設置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
而就在前不久,國家衛生健康委發文決定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主體設置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廣東),與中日友好醫院共同構成國家呼吸醫學中心。
早在去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廣東省正式簽訂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合作協議,確定在廣東建設1個綜合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個??祁悋裔t學中心、6個專科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如今,再添兩大國家中心,這意味著廣東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將如何發揮作用?未來廣東還將建設哪些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廣東正在全力以赴推進。
每千名兒童床位數今年目標提前完成
國家衛健委部署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及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為了解決區域內群眾急需、醫療資源短缺和異地就醫最突出的??漆t療需求。其中,兒童??剖侨嗣袢罕娮罴毙璧尼t療資源之一。
近年來,廣東兒科醫療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我省綜合醫院設置兒科的機構共計560家,全省兒科床位4.2萬張。按常住人口統計,2019年全省每千名0—14歲兒童擁有兒科床位2.23張,已達到2020年每千名兒童擁有兒科床位數2.2張的目標值。
兒科門急診業務量也有了明顯增長。2019年,全省兒科門急診總量7110.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3%;兒科門急診量占全省診療總量的8.0%,占比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兒科住院總量持續增長,住院服務需求增加。2019年,全省醫療機構兒科出院人次為218.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7%;兒科出院人次占全省出院人次總量的12.0%,與上年持平。
然而,廣東仍然存在優質兒科資源不足、區域間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此次設置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將進一步完善兒童醫療服務體系,優化優質兒童醫療資源區域布局,有效提高兒童醫療服務能力,在兒童大病防治體系建設、兒童健康管理和疑難危重癥治療水平提升上發揮積極作用。
促進區域間兒科醫療服務同質化
成為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下稱“廣州市婦兒中心”)承擔著區域內尤其是省內兒科醫療發展的重任。
廣州市婦兒中心將在中南區域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帶動提高區域內兒童醫療、教學、科研及預防保健服務水平,促進區域間兒科醫療服務同質化。
早在1998年3月28日,廣州市婦兒中心就已成立廣州市兒童急救轉運中心,逐步搭建起覆蓋省、市、縣的三級重癥兒童救治網絡體系,每年轉運重癥兒童約達2500人次,其中重癥新生兒約1000人次,覆蓋醫院243家,最遠轉診路程達900公里。
該院還響應醫聯體建設號召,發起成立廣東兒科聯盟,基本覆蓋了廣東省各地級市,與全國12個?。▍^)的75家醫院建立了??坡撁?,并與聯盟內單位成功開展科研課題合作9項,實現診療規范推廣3項。
廣州市婦兒中心的建設發展,得到了省市兩級的重磅支持。該院已被納入廣東省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醫院,省市兩級財政共投入6億元用于支持其建設發展。
廣東已完成5個專業區域醫療中心資料申報
今年7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發文,決定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主體設置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廣東),與中日友好醫院共同構成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廣東設置國家呼吸醫學中心意義深遠。
廣東是全國新發再發呼吸道傳染病防控的橋頭堡,而且毗鄰港澳,影響重大。“非典”以來,全國80%以上的新發傳染病首先在廣東被監測、報告和有效處置。其中,廣醫一院以鐘南山院士帶領的團隊,在“非典”、中東呼吸綜合征、H7N9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傳染病救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目前,結合國家呼吸疾病防控的重大需求,廣醫一院協同成員單位逐步搭建和完善了擁有54家分中心、863家網絡單位的三級創新協同網絡架構,覆蓋了29個省(區、市),構建了118個醫聯體。
國家呼吸醫學中心的建立,將進一步促進廣醫一院發揮呼吸醫療服務輻射作用,引領全國呼吸疾病特別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工作,更好地為人民群眾健康保駕護航。
廣東還將創建哪些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飛表示,廣東將爭取創建綜合、心血管、癌癥(腫瘤)、神經、創傷、口腔、精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設置。
他透露,目前,國家已制定了心血管病、癌癥(腫瘤)、創傷、口腔、神經等其他5個專業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設置標準。對于這5個專業區域醫療中心,廣東省衛健委已完成資料申報工作?!熬C合類區域醫療中心的設置標準,國家衛生健康委尚未制定。我們將密切關注,并抓緊啟動申報工作?!?/p>
下一步,廣東還將推進婦產、骨科、傳染病、口腔、精神專業類別的國家醫學中心和婦產、骨科、傳染病、老年醫學等專業類別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創建工作。
“我們爭取更多類別的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戶廣東,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倍斡铒w說。
南方日報記者 李秀婷 通訊員 粵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