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召開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表彰2020年度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的獲獎個人和集體。記者發現,廣東17個獲獎先進典型,都是全省志愿服務中的“熟悉面孔”,長期以來,他們通過志愿服務為人們提供暖心幫助,各盡其能,各展所長,傳遞愛的力量。
服務便民把應急救援知識送到人們身邊
廣州市白云區青年志愿者協會執行會長梁修飛此次獲得了全國“最美志愿者”榮譽。上大學后,梁修飛多次組隊到粵西開展三下鄉幫幫扶活動,為當地農民普及互聯網金融知識;工作后,非醫學專業出身的他自費參加各項急救課程培訓,近年來送急救課下鄉300多節,累計為1萬多名市民、學生開展急救安全知識普及培訓。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救”在身邊——應急救護培訓公益項目獲得了“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的榮譽。
2014年,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正式啟動這一項目,組建了一支由黨員核心成員、醫務志愿者和醫學生志愿者共370多人組成的應急救護志愿服務隊。
他們利用業余時間深入政企學社開展急救技能培訓公益活動,為提高公眾急救知識普及率,護佑百姓健康作出不懈努力。2014年至今,共開展急救培訓近600場次,足跡遍布廣東省21個地級市,普及人數近30萬人,并向社會輸送了多個專業的應急救護志愿者團隊和超過2萬名應急救護志愿者,在突發事件及災害事故的應急救援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投身抗疫深入基層一線共克時艱
記者發現,獲得表彰的先進個人組織、項目和社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都竭盡所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力量。
基層社區是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此次獲得“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的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東平社區,在疫情發生后立即組建疫情防控志愿隊,投入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線崗位中,并成立了志愿翻譯小分隊,在線上線下協助做好境外回流人士疫情防控服務工作。
志愿隊與社區安全生產監督員每天穿梭在轄區各企業單位,累計走訪130家企業單位,強化企業安全責任主體意識,助力轄區企業平穩復工復產。
獲得“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稱號的還有深圳市退役軍人紅星志愿服務隊,疫情發生后,他們以“有戰必應,有召必回”的信念,投身到了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疫情期間,服務隊深入大街小巷,開展人員穩控、交通運輸、滅菌消殺、物流配送、出入檢查、宣傳教育、幫助企業復產復工等工作,累計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39萬余人次,日均志愿服務3000人次,發動捐款捐物3000余萬元,服務群眾近百萬人次。
“最佳志愿服務組織”——華南師范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也在疫情期間充分發揮教學資源優勢,累計發動1000名志愿者為13家醫療單位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子女提供線上優質教學服務,開設防疫科普直播課、“國學戰疫云課堂”等,累計服務時長4000小時以上。
獲得“最美志愿者”稱號的周運林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2020年,周運林主動參與到疫情期間的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他到社區、農村和機關等場所開展心理健康公益講座,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開展一對一心理個案輔導,為多名援鄂醫務人員做團體心理輔導和咨詢跟蹤,有效疏導疫情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影響。
團結友愛形成互幫互助公益氛圍
此次表彰會議上,肇慶市端州區城東街星湖社區作為廣東省獲獎代表發言,該社區獲得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榮譽。
近年來,在社區黨委的帶領下,星湖社區充分發揮“鄰里情”“愛心父母”等多支志愿服務隊作用,積極開展為老惠老、關愛未年成人、鄰里互助、家庭和睦、文明勸導、義剪義診等不同類型的志愿服務。
社區還成立了由轄區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及居民自發組建的22支志愿者隊伍組成的“星湖暖”志愿者協會,共同為星湖社區居民服務。值得一提的是,社區還推出“愛心銀行”小程序,將居民的愛心行為量化為“愛心積分”,以“愛心互助存折”的形式記錄并提存,整合社區完整互助鏈條,形成公益服務聚群效果。另外,社區還組建了“志愿警察”隊伍,每周參與社區商圈、背街小巷的群防群控工作,提升群眾參與共治共管的積極性。
南方日報記者 陳理
實習生 吳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