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案例
率先完成醫院“哨點”改造
發熱門診和發熱診室是疫情監測的“哨點”。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廣東迅速要求各地醫療衛生機構加強發熱門診建設。為了更好防控疫情,2020年7月21日,省衛生健康委印發《公立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和發熱診室規范化建設方案》。
根據方案,廣東組織全省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傳染病??漆t院、47家升級建設的中心衛生院、有條件的部分公立中醫醫院和婦幼保健院,開展發熱門診規范化建設。同時,組織未設立發熱門診的中醫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全省鄉鎮衛生院、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規范化的發熱診室。
發熱門診、發熱診室具體應該怎么建?2020年9月1日,省衛健委印發《發熱門診和發熱診室規范化建設指引(試行)》,細化建設要求,給出具體指引。
改造和建設場地,需要大量資金支持。2020年9月底,省財政對公立醫療機構發熱門診規范化建設、公立醫療機構發熱診室規范化設立下達專項補助資金18.82億元,在資金上給予充分保障。
如今走進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的發熱門診,首先遇見的是穿著防護服的預檢分診護士。
通過測量體溫、詢問臨床癥狀和流行病學史、信息登記等環節后,護士會將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患者,與低風險地區的發熱患者進行分區域候診?;颊呖稍诎l熱門診區域內完成掛號、繳費、采血和取藥,減少與其他普通患者的接觸機會。
“發熱門診規范化建設強化了發熱門診對急性傳染性疾病的篩查﹑預警和防控作用?!敝猩酱髮W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發熱門診陳圖詩護長介紹。在發熱門診外,還有一個由集裝箱改造成的“方艙CT”,專門用于對發熱門診有需要患者進行影像檢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醫療辦主任單玉濤介紹,發熱門診規范化改造后,實行“三區兩通道”布局,加強了院感防控管理。發熱門診劃分為清潔區、緩沖區和污染區,清潔區與緩沖區之間、緩沖區與污染區之間分別設置物理屏障,三區相互無交叉。
目前,廣東1474間發熱診室在2020年9月已全部完成建設,441間規范化發熱門診在2020年12月建設完成,規范化發熱診室實現鄉鎮全覆蓋,規范化發熱門診實現縣(市、區)全覆蓋。
省衛健委負責人介紹,對于一些不具備建設發熱門診和發熱診室條件的診所、門診等醫療機構,廣東也明確規定,如果篩查到發熱病人,或來自高中風險地區等有流行病學史的病人,要及時轉送到發熱門診,接受規范化排查和救治。
深圳首開垃圾分類罰單
2020年10月9日,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聯合龍崗區布吉街道執法隊在可園小區開出當地首張垃圾分類罰單:該小區物業管理公司因未按要求設置分類投放點等違法行為擬被頂格處罰1萬元!
往前數一個月,有著里程碑式意義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下稱《條例》)開始實施,宣告深圳垃圾分類進入法治強制時代。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副局長楊雷介紹,《條例》創設了家庭廚余垃圾拆袋投放制度,規定“家庭廚余垃圾應瀝除油水,在指定時間段投放至專用收集容器;使用一次性收納袋裝納的,應當將收納袋另行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一大亮點是加重了對部分違法行為的處罰,對混合收集、運輸已分類的生活垃圾的收運單位,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對于個人,如未按照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拒不改正的,處50元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元罰款。
除了罰款外,《條例》還給出“活動代罰”選項:沒有嚴重違法情節的個人,可自愿參加市、區主管部門組織的生活垃圾分類培訓、宣傳服務或者現場督導等活動,不予行政處罰。
伴隨9月警示期結束,2020年10月1日起,深圳進入生活垃圾分類集中執法期。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17日,深圳市各級城管部門已檢查投放點位52982個,檢查垃圾收運車輛3985臺次,檢查垃圾處理企業1696家次,立案4282宗,擬罰款總額超過127萬元。在投放義務人方面,單位立案5宗、擬罰款30萬元,個人立案3995宗、擬罰款超過31萬元。
其中,深圳寶安區沙井街道執法隊針對一飯堂私自將餐廚垃圾交給“潲水佬”的行為開出一張10萬元罰單,成為《深圳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以來,開出的最大一單罰單。
果斷執法加快推動垃圾分類成為市民自覺行為。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梁衛坤表示,與條例施行前的8月相比,深圳市民對于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參與率已有大幅提高,9月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就已達40%,提前達到2020年回收利用率38%的任務目標。
目前,深圳全市3500多個物業小區已全部建成“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分類模式,1690個城中村、1600多個機關事業單位、250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已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新增100萬個公辦幼兒園學位
2020年,廣州多個區的公辦園再次增量擴容。天河區新增了11所公辦園(區);番禺區新增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番禺附屬幼兒園、洛浦街綠島幼兒園等公辦幼兒園;黃埔區新開辦康大幼兒園、廣鋼雍景灣幼兒園、華弘幼兒園、華聯幼兒園等公辦幼兒園。
這要歸結于年初省政府將“增加學前教育公辦學位供給”列入省十件民生實事之首,明確要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00萬個,實現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0%,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80%以上。
省教育廳透露,截至去年12月初,與2019年初相比,全省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09.45萬個,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51.39%,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86.61%,全面完成“5080”任務。
新增優質學位,讓好學校來到市民的“家門口”。
華南師大教育黃埔區華貝幼兒園(原黃埔華聯外語實驗幼兒園)的家長發現,從民辦園轉為公辦園后,幼兒園的保教費減少了千余元,投入760萬元改造的園區環境煥然一新。
深圳通過新建、改擴建、挖潛擴容等多種方式,截至去年7月新增幼兒園學位3.3萬個,“民轉公”幼兒園原招生規?;A上新增小班學位9812個。到2025年深圳將新建學位近百萬個,其中幼兒園學位14.5萬個。
東莞去年底4所新建學校和6所改擴建學校先后動工,將新增1.5萬個公辦學位,開啟教育擴容提質加速度創新公辦和普惠辦園模式,讓更多孩子能切實受惠。
“我們幼兒園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睆V州首家微小型幼兒園天河區卉華幼兒園副園長胡珊說,該園充分利用中庭等空間,設計閱讀區、美術區、舞蹈區等功能區域,同時運用錯峰使用等方式,確保孩子們都能享受這些功能區域。
辦園水平持續向高位優質均衡發展,有助于加快實現“幼有優育”。
廣州市越秀區教育局副局長陳曉介紹,越秀區陸續建設東方紅幼教聯盟、中六百語薈幼教聯盟、市一青陽生態幼教聯盟,以1所品牌幼兒園作為核心幼兒園和多所成員幼兒園組建“聯盟共同體”的模式,促進學前教育內涵與特色同步發展,參與幼兒園達18所。
在廣州市荔灣區,當地通過“區—片—園”三級管理教研網絡模式教研,定期以10個片區為單位組織共同教研,通過資源共享、教師跟崗、送教上門的形式,實現全區幼兒園攜手進步。
“教科研訓一體推進,讓學前教育教師們有了更深的職業認同感和職業榮譽感,讓真正的人才留得住、干得好?!崩鬄硡^教育發展研究院學前教育指導中心主任劉琨有感而發。
南方日報記者 朱曉楓 杜艷 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