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導向。
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既是廣東承擔的重大歷史使命,也是進入新發展階段作出的主動選擇。連日來,在審議審查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等大會文件時,“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成為在粵全國人大代表、住粵全國政協委員的熱議話題之一。代表委員聯系自身工作談認識、說看法,結合履職實踐話落實、提建議,大家暢所欲言、積極獻計獻策,會場內外洋溢著在新征程中堅定前行、奮發有為的精氣神。
議題1
如何理解新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
提要:新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必須完整、準確、全面理解和貫徹,著力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有代表認為,要牢牢把握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新發展理念的“根”與“魂”,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
“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我國發展的指揮棒、紅綠燈?!比珖舜蟠?,中國信息通信行業協會副會長、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樊慶峰認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要牢牢把握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深刻認識在新發展階段要堅持問題導向,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如此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p>
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樊慶峰認為,這意味著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高質量發展”都是一條管總的要求?!霸谛抡鞒讨?,廣東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p>
“要推動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比珖舜蟠?,中國石化茂名石化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尹兆林認為,企業要扎實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守安全環保底線,促進企業綠色發展。“要更加重視節能,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節能降碳先進工藝技術和設備研發、應用,鼓勵科研院所和企業積極有序開展降碳技術研究等,幫助企業實現綠色轉型,實現更好更快發展?!?/p>
議題2
如何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
提要:制國有常,利民為本。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密不可分。有代表認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聚焦醫療、教育等話題,代表建議,加快建設以5G技術為支撐、覆蓋省市縣鄉村的智慧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推動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化發展。
建設5G技術智慧
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
在審查“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時,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注意到,在主要指標設置上,民生福祉類指標數量最多,占比超過1/3,為歷次五年規劃之最?!斑@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動體現?!?/p>
深耕醫療衛生領域多年,在宋爾衛看來,人民群眾對于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而當前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優質資源匱乏、區域分布不均衡的問題仍然存在。他建議,應進一步發揮廣東5G、大數據技術、高水平醫療資源優勢,建立有效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的新型醫療服務體系,推動廣東健康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
“廣東有豐厚的優質醫療資源,且擁有一批高新信息技術企業,可為醫院在通信網絡、人工智能和云服務等領域提供安全可靠的技術支持?!彼螤栃l建議,要以大型高水平綜合醫院為中心,建設以5G技術為支撐、覆蓋省市縣鄉村的智慧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使資源得到有效擴充和均衡布局。
經歷過去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人大代表、陽江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黃曉渝對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初心有了更深的體認?!白鳛橐幻t務工作者,要堅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懷救苦之心、做蒼生大醫,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p>
黃曉渝今年將履職視角聚焦在醫防融合上?!搬t防融合是提升傳染病防治能力、做好慢性疾病防治的需要。基層醫療機構的醫防融合質量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關鍵?!彼ㄗh應積極提倡通過專科聯盟加強上下級醫療機構聯動,讓專家、設備等有效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同時繼續落實推進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逐步擴充整合型醫務人員隊伍。
讓更多孩子通過教育走出大山
代表中一些基層教育工作者,長年關注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化發展問題。
帶著孩子們的期盼,全國人大代表、河源龍川縣田家炳中學校長李舒強多年來堅持為山區教育發展鼓與呼??吹皆絹碓蕉嗟暮⒆涌忌洗髮W、走出大山,李舒強感到十分欣慰?!皩W校的教學條件也有很大的提升,升學率較7年前翻了3倍?!?/p>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坝懈哔|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崩钍鎻娬J為,應著力加大對山區教師的培訓力度,建立教師培訓專項資金,健全教師到城市或發達地區學校交流培訓學習機制,切實提高山區高中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還要在經費等方面對欠發達地區縣普通高中階段教育給予更多支持,打通人才培養的出路,讓更多孩子通過教育走出大山。
全國人大代表、江門臺山市李樹芬紀念中學教師吳玉蓮在調研時發現,雖然各地已實現縣域內教育發展基本均衡,但農村教育依然是薄弱環節。為此,她建議,應加快建設“小而優”“小而美”“小而特”農村小規模學校、寄宿制學校,立足省情縣情校情推進學?;A設施建設、完善教學裝備配備,補齊兩類學校辦學條件短板?!巴ㄟ^構建城與城、部門與部門、學校與學校的對口幫扶機制,從辦學理念、管理方式、教學研以及硬件設施、信息化設備、資金等方面對欠發達地區進行扶持?!?/p>
議題3
怎樣發揮改革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關鍵作用?
提要:如何以改革加快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有代表委員認為,作為改革開放得風氣之先之地,廣東要打造戰略支點,必須發揮重大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傳導放大效應。
以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
“深化改革是激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的‘關鍵一招’?!比珖舜蟠恚瑥V東嘉城建設集團副董事長、常務副總經理張曉認為,邁入新發展階段,改革也面臨新任務,必須拿出更大勇氣、更務實舉措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國企改革為例,要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形成民營經濟與國有經濟協同發展、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完善的扶持政策,是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全國人大代表、肇慶大華農生物藥品有限公司總裁兼科研首席陳瑞愛說,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高質量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大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的機制,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推動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積極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揮開發性金融和風險投資基金的作用,制定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推動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合理擴大加計扣除范圍、改進計核方法等優惠政策落地,引導和幫助企業技術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東方電氣(廣州)重型機器有限公司電焊工白映玉則建議對裝備制造業科技的創新支持力度?!拔覈圃鞓I持續快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有力推動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她說,應進一步完善有利于創新的制度環境,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促進裝備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她認為,可重點培育能帶動和支撐國家科技實力的裝備制造業。同時,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從科研項目、資金、人才引進等方面向裝備制造業的科技創新進一步傾斜,助力優質企業破解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通過持續創新使高端裝備做到可持續發展,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海外華僑華人回到廣東投資、創業,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千色花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達昌印象深刻?!啊p區’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和廣闊舞臺。”他認為,廣東擁有豐富的華僑華人資源,接下來應善于利用好這方面的優勢,吸引更多海外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資源,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作為廣東企業家,要勇當構建新發展格局生力軍,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國際規則和需求特點的能力,帶領企業實現更好發展,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貢獻力量?!秉S達昌說,廣東企業要堅持“走出去,引進來”,對外主動推廣具有品牌特色、技術領先、市場優勢的產品與服務,對內積極引進具有前瞻性、代表性、領先性的行業技術、國際人才和合作項目。
議題4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要從何處著手?
提要:“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對加快推進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作出具體部署。有代表委員認為,要依靠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依靠創新驅動讓科技創新的“輪子”更好地轉動起來。
依靠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制造業是廣東最大的優勢和競爭力,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是發展制造業的根基?;谶@個共識,代表委員針對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分享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廣東科研基礎雄厚,產業體系完備,市場空間廣闊,社會大局穩定,具有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諸多優勢和條件?!比珖f委員、正威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文銀認為,當前全球化企業的競爭,已從最初的供應鏈、客戶鏈的競爭,升級到產業鏈、價值鏈競爭,并最終升級到產業生態鏈、無邊界鏈的全方面競爭。
王文銀建議,廣東可圍繞優勢產業串鏈、延鏈、補鏈,打造工業產業聚集高地,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探索產業鏈的可持續和長期長效發展模式。同時發揮資本市場對于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生態循環的樞紐作用,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和推動“金融+實業”融合發展,提升金融服務產業鏈能力。
汽車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認為,關鍵零部件不強,整車就不強、汽車更不強。要進一步推進汽車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高,堅持自主創新和開放合作兩個不動搖,努力實現供應鏈自主可控。
“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高也靠數字化轉型。在萬物互聯時代,數據成為必要的生產要素,數字化能力成為企業的核心能力?!痹鴳c洪表示,將堅持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方向,爭取從“業務數字化”邁向“數字業務化”。同時將以數字營銷作為突破口,把相關經驗和模式拓展到價值鏈上下游,逐步在組織、人員、技術、平臺、生態等領域構建數字化能力,最終實現向數據驅動的科技型企業轉型。
對于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家用空調創新中心主任李金波持相似的觀點?!耙訌姰a業基礎能力建設,加快補齊基礎的零部件、軟件、材料、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的短板?!彼J為尤其要加大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加快工程化產業化突破,推進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取得更大進展。
“努力爭取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向世界作出的重要承諾。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注意到,目前國內企業特別是制造企業對控制碳排放的重視程度仍待提升,應將低碳減排加入上市制造企業信息披露范圍,建立完善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法規,鼓勵企業主動減少碳排放、提升低碳競爭力,為全球實現“碳中和”的長遠目標作出貢獻。
為鼓勵制造業企業低碳減排,李東生建議,可對積極利用新能源、碳中和達標的企業予以政策、資金支持,例如將企業碳排放信息披露情況作為信貸審批、貸后監管的重要依據,并將其納入信用管理平臺;將主動披露且信用良好的企業列入政府采購名錄,予以優惠的環境責任保險費率、簡化程序等綠色通道支持等;對于新能源光伏企業,予以財政補貼、減稅降費等政策支持。
在“新基建”中積極引進人工智能技術
創新在現代化全局中處于核心地位。如何加快科技自立自強,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代表委員從產學研各個環節提出建議,力爭找準突破口。
“要依靠創新驅動,讓科技創新的‘輪子’更好地轉動起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教授劉昕認為,廣東應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大機遇,全方位打造更積極更開放更高效更具有吸引的環境,進一步強化與全球頂級科研機構和人員的合作,瞄準世界科技和產業前沿、重大基礎研究和國家需求重大戰略布局,為建設科技創新強省奠定堅實基礎。
從來回穿梭的測溫機器人到隨處可見的面部識別終端,再到深圳正在建設的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當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在廣東各行業深度融合和落地應用。
“豐富的應用場景和龐大的市場是我國特別是廣東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睆氖孪嚓P行業的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集團董事長劉偉建議,為加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創新成果轉化,應鼓勵新技術和新產品在更多場景先行先試,在軌道交通、智慧城市等“新基建”重點項目中積極引進人工智能技術。同時,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工智能場景應用標準,加速形成規模效應,讓場景落地不僅僅停留在試點示范階段。
面對層出不窮的應用場景和市場需求,全國人大代表、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志敏認為,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將融通創新、聯合創新轉化為創新主體的一種自覺,加大研發投入,用好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資源、科研資源,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真正把科技研發能力轉化為經濟發展實力。
議題5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如何破局?
提要:高質量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是廣東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部署。有代表認為,推動“核”“帶”“區”一體協同、各揚所長,是廣東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題中應有之義。
強化交通基礎設施聯通
區域發展,交通先行。面對區域協調發展這一重大課題,廣東團一些代表不約而同地把關注點聚焦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
“‘十四五’時期,國家將著力優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我關注到,推進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貫通聯網,以及國省干線公路貫通銜接、提質升級是幾項重點工作?!弊鳛橐幻袄瞎啡恕?,全國人大代表、江門市交通運輸工程質量監督站副站長馮玉寶對國家未來5—15年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十分關注,“經濟繁榮與交通發展密不可分?!?/p>
這幾年,馮玉寶一直關心中山至開平高速公路的建設。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兩翼的交通高速網絡分布不均衡,西翼高速公路少且許多不屬于國家高速公路網,而中開高速的開通,能夠與深中通道、開春高速等一同作為大灣區、粵西與廣西的出省大通道?!拔視诮衲甑恼{研工作中持續跟進、了解中開高速的建設情況,同時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爭取讓這條要道早日完工、通車?!?/p>
全國人大代表、湛江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建社把目光投向“一帶一路”,密切關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巴ǖ肋B接‘一帶’和‘一路’,貫穿西部內陸地區和西南地區沿海港口,是促進區域經貿物流融合發展的戰略通道。”他說,西部陸海新通道賦予湛江港等北部灣港口群新的歷史使命,也對北部灣港口群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進一步優化共商共建共享合作機制,擴大北部灣港口群輻射服務范圍,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開放包容水平?!壁w建社認為,可在現有協調機制基礎上,建立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的部省聯席會議制度,由國家有關部委和沿線政府共同協商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重大事項。同時加大港口建設支持力度,推動解決集裝箱鐵海聯運瓶頸問題,不斷增強北部灣港口群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運輸能力。
加快構建五個現代化都市圈
近日,《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公眾版)》發布,提出加快構建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五個現代化都市圈。這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熊曉冬的關注。
“從中不難看出,廣東聚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攜手’成為了關鍵詞?!毙軙远J為,推動“核”“帶”“區”一體協同、各揚所長,是廣東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必然要求?!巴七M區域協調發展,要著重解決土地問題,在國土空間布局上下真功夫,以合理的布局釋放經濟社會發展的動能?!?/p>
熊曉冬建議,在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中,要完善城市更新中存量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在土地整備、成片連片開發、土地出讓模式、土地收益分配、公益性用地供給等方面夯實土地政策的基礎支撐作用,為都市圈內城鎮、農業、生態三類空間相互調劑提供政策支持。
讓數字經濟更好賦能“三農”工作
“實現鄉村振興是個系統性的全面工程,既涉及總體規劃和全面布局,也需要以點帶面,以點促面的落地執行?!比珖舜蟠恚瑥V東省工商聯副主席、廣東金嶺糖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水棲注意到,當前數字經濟與“三農”融合發展是趨勢所向,“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成為新農資,直播成為新農活”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由此,他建議因地制宜推動數字經濟融合“三農”發展。對于發展基礎好的地區,要加大新基建力度,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面投入更多資源。對于基礎薄弱的區域,要優先把資源投入到解決基本發展要素方面,解決當地發展的痛點和堵點,在條件成熟后,逐步再往數字經濟方向引導。
有代表認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著重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全國人大代表,揭陽市水利水電技術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陳旭斌長期關注農田水利、農村飲水、河流治理、灌區建設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都離不開水利的支撐和保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水利工作的重點任務是加強和完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夯實農業生產能力基礎?!标愋癖蠼ㄗh,加快推進鄉村水生態文明建設,加大農村飲水水源保護力度。同時,推動鄉村農林水綜合治理體系信息化、現代化,加強鄉鎮涉農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人才激勵機制,招聘農林水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充實到“四支隊伍”中來,努力形成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強大合力。
南方日報記者 王聰 汪祥波 尚黎陽 李秀婷 祁雷 陳伊純 謝慶裕 鐘哲 昌道勵 王彪 柳時強 韓安東
后方聯動記者 鄭琦
統籌:謝思佳 王長庚 駱驍驊 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