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留學基金委(CSC)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項目錄取名單公布,華南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張小明成為國內最終入選的54位優勝者之一。
這是華南理工大學首次組織選送學生參與CSC國際組織實習項目,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既彰顯出華工學子過硬的專業素質和國際素養,也充分體現了學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并為之奉獻一絲光亮,那一定是一種很棒的體驗!”張小明充滿期待地說。張小明最開始是在網絡上看到博主分享聯合國實習的經歷,一直心動向往。今年三月,華南理工大學選送工作開始啟動,在班級群里看到輔導員轉發的通知,張小明發現自己符合申請條件,在CSC官網查詢崗位介紹后,又恰好找到了符合自己專業的崗位。五月正式報名,六月通過筆試,七月CSC面試,八月聯合國面試……不斷通關的過程漫長且繁瑣,張小明一邊期待,一邊踏踏實實做準備。
申請了聯合國開發署納米比亞的Communications Intern的張小明,要與國內外名校大學生PK,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她坦言一開始也會“有點慌”。但專業匹配度高,有國際交換項目經歷等,都給了她信心。張小明分享了自己的面試法寶,就是要通過講述經歷,展示自己的能力,傳達自己積極的價值觀。同時,表現出充分尊重和認可聯合國的價值觀也很重要。
“研二時,我通過學校申請了去芬蘭的交換項目,現在又由國際處推薦申請了聯合國實習。感謝華工一次又一次給了我更大的平臺。希望師弟師妹們好好利用學校的資源提升自己,讓我們的學習生涯延伸到更遠的地方。”張小明說。
近兩年,華工學子在赴國際組織實習和就業方面均有突破。除了張小明之外,建筑學院建筑學專業2018級碩士研究生張同學在讀期間依托于華南理工大學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選擇建筑技術作為主要研究領域。在國家留學基金委國際組織實習項目和學校資助下,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丹麥科技大學合作中心哥本哈根能效中心實習,協助丹麥環境署區域能源系統專家組開展工作。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質科學與工程專業2019屆博士畢業生馬同學進入國際竹藤中心工作。
“這些突破的背后,是華南理工大學近年來主動服務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頂層戰略,以及加強全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的成果?!比A南理工大學有關負責人介紹,學校通過調動校內多方力量多措并舉,大力推進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戰略實施,著力培養具備工科優勢、通曉國際規則、國際視野與家國情懷并存、能在國際組織發聲的后備國際人才。
該負責人介紹,華南理工大學近年來加大國際組織項目宣推力度,開設系列講座,搭建及時信息渠道。該校在2019年就先后邀請了中國前駐法國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馬燕生、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前大使銜代表張秀琴來學校做講座,組織學生參加聯合國人力資源廳廣州專場推介會、遴選學生赴北京參加首屆聯合國機構咨詢活動,與CSC相關部門緊密聯系,及時通過微信公眾號、網頁和公務通知等向學生推送項目信息。
與此同時,華工還逐步形成全鏈條、多渠道的資助體系。該校設立“篤行獎”對赴國際組織實習就業發放專項獎勵,統籌組織并資助以國際組織為主題的寒暑假短期海外交流項目,對赴國際組織實習的各類畢業生全覆蓋資助。
此外,華工還積極構建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加強國際組織人才培養課程全覆蓋建設。該校將在相關學院探索“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2020年成功獲批教育部首批“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今后將在課程建設、師資培訓和實習實訓等方面展開全鏈條和全方位的布局與支持,進一步加快推進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為國家輸送更多優秀國際組織專業人才。
【南方日報記者】杜瑋淦
【通訊員】華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