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近日,廣州港基于5G的集裝箱碼頭智能理貨平臺正式在廣州港集裝箱碼頭公司投入使用,實現全國首個5G+智能理貨項目在傳統碼頭率先落地。
據了解,該平臺由廣州港數據科技公司、中聯理貨公司、中國移動廣州公司共同合作建設。廣州集裝箱碼頭于1983年投產,是中國第一代集裝箱碼頭。過去,理貨員只能在室外抄箱號、驗殘損,惡劣天氣下必須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才能保證理貨工作的正常進行。
如今,碼頭前沿理貨作業已實現無人化,后臺的一名理貨員足不出戶即可全面了解碼頭岸邊作業動態,輕點鼠標就可完成2—3臺岸橋的裝卸船理貨作業。這都是基于5G的集裝箱智能理貨平臺投入使用而帶來的改變。集裝箱船裝載能力的大幅增長帶來的不只是整體航運業運輸效率的提升,同時對港口碼頭的裝卸效率要求也越來越高。
該平臺通過安裝在岸橋前端的上百路高清攝像機設備全天候、不間斷采集到集裝箱岸邊作業的視頻流信息,經5G專用網絡回傳,實現碼頭作業的遠程在線監控。應用AI視頻流識別技術,自動識別作業集裝箱箱號、箱型、車號及箱殘箱損,結合集裝箱TOS業務操作系統,自動匹配作業指令,完成自動確認與自動放行的智能理貨。上線后,理貨自動識別準確率就超過了98%。
基于5G專網回傳的高清視頻流,平臺實現與碼頭、海關等系統的實時作業數據交互共享,滿足海關24小時便捷通關的監管要求。
平臺為客戶提供了集裝箱驗殘圖片查看、作業視頻回溯等理貨數據互聯網服務新功能,有效減少現場人機交叉作業帶來的安全隱患,全面提升理貨效率與服務質量。
南方日報記者 賓紅霞 通訊員 張敏敏 高暉 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