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尋親,去康西瓦烈士陵園|南方特稿

            .

            ?

            謝宏輝沒想過,到康西瓦的愿望就這樣實現了。

            打記事起,回湘陰石塘鄉老家時,父親謝羅初總會指著墻上的遺照告訴他,那是謝宏輝的二叔謝孟初,在邊境作戰中犧牲。

            23歲的年輕烈士埋骨他鄉,是家人永遠的痛。漫長歲月里,去一趟遙遠的康西瓦烈士陵園,為謝孟初掃墓,成了謝家人一直未了的心愿。

            從湖南湘陰到烏魯木齊,3500多公里;烏魯木齊到喀什地區葉城縣1500多公里;葉城到康西瓦,430公里…… 清明前,謝宏輝和七叔謝降平的尋親路終于成行。

            59年過去,烈士從未被忘記。在陵園里,謝降平在墓碑前失聲痛哭,長跪不起。

            湖南湘陰——新疆烏魯木齊

            無盡的思念

            3月27日這天,82歲的謝羅初起了個大早,顧不上去醫院看痛風腫脹的左手,一心想趕到湘陰老家石塘鄉彭家壩村和兄弟們會合。

            在湖南湘陰老家,幾兄弟拜祭父母后,取了些黃土讓謝降平帶到康西瓦二哥墓前。

            謝羅初有六個弟弟,一個妹妹,上世紀60年代,湖南湘陰圍湖造田,謝羅初成家時就搬離了石塘鄉。

            七弟謝降平平常在長沙帶外孫,離開老家也有段時間了。兄弟幾個他最小,身體還算健康,這次由他作代表,和在天津工作的謝宏輝在烏魯木齊會合,一塊去康西瓦。

            第一次去祭掃二弟,謝羅初計劃著先給父母掃墓,再取些土,讓七弟帶到二弟墓前,再帶著土回來,算是讓弟弟回家。

            謝降平帶了不少祭品,還專程帶上家鄉酒廠生產的兩瓶白酒。酒是謝宏輝找的,酒廠已經停產,他特意托朋友找到酒廠老板才要到。

            七弟謝降平準備了裝黃土的容器。

            七弟謝降平準備了裝黃土的容器。

            南國的春天寒意不減,在父母墓前,老人淚流滿面,再一次沉浸在無盡的思念中。

            謝羅初念念不忘的,是1959年自己休完探親假回廣東揭陽部隊那天,弟弟送自己出門,他走了很遠后,發現弟弟還一直站在原地,便折返把帽子戴到了弟弟頭上。

            他也沒有想過,這是兄弟倆最后一次見面。

            很快,弟弟報名參軍,北上去了新疆部隊,兄弟倆從此一南一北。有時兩人會通信,一來一回兩個月。

            1962年9月,謝孟初來信告訴謝羅初,自己可能會上前線,如果犧牲了,希望哥哥能回家照顧父母。

            收到信的謝羅初趕緊回了信,不過再也沒收到弟弟回信,很快,他就收到謝孟初犧牲的消息,趕回了老家。

            隨著軍人犧牲證明書寄到家里的,還有一雙軍鞋,一床軍褥,還有一件織到一半的毛衣。

            在老家,五弟謝定初擦拭謝孟初的烈士犧牲證明書。

            在老家,五弟謝定初擦拭謝孟初的烈士犧牲證明書。

            弟弟的離世,對家人打擊太大。謝羅初記得,那時母親幾次哭暈過去。祖母死活不愿意謝羅初再待在部隊,讓他退伍回了家。沒過幾年,受了刺激的父親精神失常,母親也因悲痛過度哭瞎了眼。

            少小離家而又埋骨他鄉,是家人永遠放不下的牽掛。兒女們也經常聽到母親念叨,要是知道康西瓦在哪,自己爬也要爬過去。

            那個年代,通聯并不方便。老家人只知道,謝孟初的墓碑在康西瓦烈士陵園,但連康西瓦的大概位置都不清楚。后來,父母陸續離世,這事就一直擱置下來。

            謝孟初墓碑。

            謝孟初墓碑。

            活到這個歲數,謝羅初沒有別的愿望,只想在有生之年完成父母遺愿。尤其這兩年年紀大了,他總是叮囑兒子,有機會就要去康西瓦看二叔。

            2009年,謝宏輝開始在網上搜索資料,但信息不多。直到2019年聯系上志愿者楊寶民,才對那個遙遠的西部邊境熟悉了些。

            謝宏輝那時就盤算著要去掃墓,沒想到遇上疫情,拖到了今年。在清明前,他請了假,踏上路途。

            烏魯木齊——葉城

            不斷地尋找

            收到謝宏輝的微信好友申請時,楊寶民第一反應是激動。

            在駐疆某部服役20余年后,楊寶民自主擇業到了地方。2018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成立,他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其中。

            2019年,楊寶民隨工作組前往喀喇昆侖邊防一線,給邊防單位公布優待政策時,第一次走進了康西瓦烈士陵園。

            對大多數人來說,康西瓦這個地名是陌生的。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皮山縣的康西瓦烈士陵園,海拔4280米,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園。

            高反帶來不適,在陵園每走一步都難受,但看著陵園的一座座墓碑,震撼的感覺一下就涌上老兵的心頭。

            長眠于此的,大多是1962年邊境作戰中犧牲的烈士。之后陸續有因參與邊疆建設而犧牲的烈士也安葬在那里,陵園至今有112位英烈墓碑。

            楊寶民發現,這里絕大多數烈士犧牲時都非常年輕,而且陵園地處茫茫雪山高原,路途艱辛,少有家人探望。

            回到烏魯木齊后,他將烈士的相關信息整理出來,過去那么長時間,很多烈士信息不全,為他們找到家人,成了楊寶民想要做的事。

            楊寶民把烈士的信息寫成《尋親,以康西瓦的名義》一文,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推出。很快,文章在網上不斷被轉發。

            他還手寫了40封信,按照墓碑上的信息寄了出去。有準確地址的就寄到鄉,沒有的就寄到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

            畢竟時間久了,楊寶民知道,收到回信的機會不大,有時他也會收到短信通知,寄出的信投遞到了自取郵箱,這就意味著,這封信又石沉大海了。

            好在回音也有,幾年時間里,有20來個烈士家屬陸續主動聯系上楊寶民。

            謝宏輝就是其中一個。2019年,同鄉徐文清烈士的家屬轉來楊寶民的信件,家人告訴謝宏輝后,他按照信里的聯系方式,找到了楊寶民。

            楊寶民手寫的尋親信件。

            楊寶民手寫的尋親信件。

            陸續找到家屬后,楊寶民建了一個微信群:“康西瓦烈士親友團”,很多謎題也就此解開。

            謝宏輝早就聽父親念叨過,當年二叔的遺物中有件沒織完的毛衣,去年4月,志愿者王新民從當年的參戰老兵那得知,毛衣是卡自義烈士妻子織的,那年她去部隊探親,為丈夫和他的戰友們織了毛衣,而因為部隊接到任務不日開拔,她就把那半件毛衣留下,回了老家。

            和楊寶民一起為烈士尋親的人還有很多。當年參戰犧牲的烈士,有部分葬在葉城縣烈士陵園,從2019年接手退役軍人工作開始,葉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陳遠強認識了楊寶民,有烈士信息需要改正,她就第一時間安排人跟進。

            去年,因為疫情很多人沒法到陵園祭掃,她就帶著工作人員一起把陵園墓碑一塊塊打掃干凈,代為祭掃。

            坐落于茫茫雪山高原的康西瓦烈士陵園。

            坐落于茫茫雪山高原的康西瓦烈士陵園。

            他們籌劃中的事情還有很多:找到更多的烈士親屬,為碑刻信息錯誤的烈士更換新墓碑,借助組織力量協調烈士家屬分批赴康西瓦陵園祭掃……

            葉城——康西瓦烈士陵園

            艱險的探望

            謝降平不是沒想過,這樣的路途對64歲的自己來說難免難熬,他也沒意料到,這段路會是這么艱辛。

            蜿蜒在喀喇昆侖群山之間的新藏公路,平均海拔4500多米,被稱為“天路”。

            新藏線也被稱為“天路”,一路彎道回頭彎多。

            從新藏公路起點葉城縣出發,到康西瓦烈士陵園430公里,沿著219國道途中一共要翻越3個達坂(蒙語,山口),其中兩個達坂海拔都超過4900米。

            謝降平在烏魯木齊轉喀什葉城縣途中。

            謝降平在烏魯木齊轉喀什葉城縣途中。

            從山上往下望,公路仿佛在山腰畫出一道波浪線,一路有無數的回頭彎道。常年跑新藏線的司機周光年知道這條路的辛苦,雪山達坂險峻、戈壁無人區荒涼、高原缺氧反應強烈…… 要是到了三個月雨季,還會遇上泥石流塌方,會車就更危險。

            幾人到葉城時,正好遇上山上下暴雪封路,在葉城休息一天后,路面解封,楊寶民第一時間通知叔侄倆出發。

            路面解封后,很多貨車等著通行,路面窄容易堵車。

            一路上,不少路段都還結冰,等著上路的貨車也不少,遇上堵車走走停停,平時7個小時的路途,這天跑了12個小時,直到晚上9時才抵達距離康西瓦70公里的賽圖拉鎮。

            謝降平在賽圖拉鎮休息時,輸氧緩解高反。

            謝降平在賽圖拉鎮休息時,輸氧緩解高反。

            謝降平一路話不多,看著蜿蜒車道,他止不住想起二哥,當年他也是走著同樣的路進山,而后又永遠留在了這里。他最擔心的,是萬一上不了山要折返。

            3月31日早上9時,天剛亮,謝降平簡單收拾了下上了車,一個小時后到了康西瓦烈士陵園。

            康西瓦烈士陵園。

            康西瓦烈士陵園。

            面向喀喇昆侖山脈,高大的烈士紀念碑高聳矗立在雪山上,“保衛祖國邊防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一行鎏金大字顯眼。

            4200米高原氣溫零下17度,謝降平顧不得高反不適,穿過紀念碑后,一下就哭倒在二哥墓前,長跪不起。

            謝降平和侄子謝宏輝在陵園祭拜。

            謝降平和侄子謝宏輝在陵園祭拜。

            墓碑上的碑文清晰如新:“謝孟初之墓,七九七八部隊戰士,湖南湘陰人,一九六二年十月犧牲,南疆軍區立?!?/p>

            “二哥,我們帶你回家……”

            謝降平捧著父母照片,流著眼淚向哥哥訴說著二老的思念。謝宏輝捧著全家福,哽咽著給二叔一一介紹著他未曾謀面的親人們……

            找到二哥墓碑后,謝降平哭倒在墓前。

            臨近清明,陸續有人來陵園探望掃墓,途經的軍車都會鳴笛三聲。叔侄倆替家人掃墓后,也一一走到其他烈士墓前,不少烈士家屬都托謝宏輝幫忙看望自己的家人。

            59年的心愿總算了了,臨走時,謝宏輝拿出塑封了的“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八個大字,放在了二叔墓前。

            ● 記者手記

            看著七叔在墓碑前痛哭,我們也瞬時紅了眼,這一路,真的太難了。

            跟著七叔從湖南出發,一路輾轉烏魯木齊、葉城到康西瓦,去的路上就三天。

            去之前,最擔心的是年紀大了的七叔適應不了路途波折,幸運的是他一路身體還算好,有時反而照顧我們多。

            尤其是新藏線,那天430公里的路途整整走了12個小時。山上有些路段雪還沒化,會車容易堵,走走停停一天都在路上。過達坂時更是難受,上高原沒有嚴重高反,但在海拔4900多米的高點,測了下心跳140,走動都難。

            那些年輕烈士,他們那時候條件艱難得多,在自然條件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仍無悔戍邊,而后又化作山脈,永遠留在了這土地。

            對于西部軍人而言,康西瓦烈士陵園猶如精神豐碑,每當有軍車經過,總要鳴笛三聲,而每當新兵入伍老兵退伍,也會組織祭奠烈士。

            在烈士陵園紀念碑前,有塊石頭上用紅色大字寫著大家熟悉的那句“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蔽蚁耄@也是一代代戍邊戰士無悔付出的原因了。

            【文字】曹嬡嬡

            【攝影/拍攝】吳明

            【剪輯】羅斌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_町村小夜子_漂亮华裔美眉跪着吃大洋全集_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