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日)上午,嫦娥五號第一批月球科研樣品發放儀式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13家科研機構共獲得約17.4764克月壤。
南方+記者獨家了解到,中山大學也獲得一份月球“土特產”——500毫克月壤。這意味著,廣東科學家即將啟動月壤的科學研究。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赴月球“出差”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預定區域安全著陸,一次性帶回了1731克月壤。
今年4月,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發布第一批月球樣品信息,44個科研樣品,共56.8812克月壤。隨后全國有23家科研機構的37名使用責任人,提出85份申請。
今年6月,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組織召開第一次月球科研樣品借用申請評審會,中大大氣科學學院副教授肖智勇作為使用責任人參加。最終中國科學院、中山大學等13家科研機構的31份申請獲得通過,對應21個樣品,約17.4764克月壤。
目前,這份由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采集的月壤已經被交到中山大學團隊手中,預計于明天到達中大珠海校區。
肖智勇介紹,中大有一支做行星地質研究的團隊,已有十幾年的經驗積累,在國內處于知名地位?!耙虼耍@次我們的申請得到專家的一致好評,申請的樣品全部獲批,一共有500毫克的月壤?!彼f。
“轉移的過程我們經過前期籌備和研究,包括轉移、交接、監控等流程,保障樣品的安全?!毙ぶ怯陆榻B,團隊的目標是提取月壤中的因撞擊形成的產物,并計劃對月壤開展化學分析,希望研究其中的物質成分,從而分析月球的撞擊過程和撞擊歷史等。
【記者】吳少敏 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