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講堂”火了。今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聚焦公眾關注的稅收政策熱點,采用稅務骨干講解、短視頻錄制的方式打造了接地氣、高級別稅收講堂,踩準時間節點相繼推出“稅費優惠政策解讀”“你來問我來答”“熱點政策解讀”系列課程,受到納稅人繳費的高度關注,僅廣東稅務微信公眾號轉發的閱讀量便超51萬次。
公眾稅收普法需求增長是普法產品大受歡迎的根本原因。黨的十九大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狈ㄖ紊鐣尘跋拢嗣袢罕娙找嬖鲩L的個性化法律需求,對全民普法力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隨著我國稅制的漸趨完善以及稅收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職能作用在多方面逐漸顯現,企業對稅收法律知識的需求更為迫切。
如今年疫情期間,國家快速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稅費優惠政策。出臺密度強、專業性高的稅費政策借由線上線上多種稅收宣傳方式傳遞給社會大眾,為提振企業信心、助推企業恢復生產提供了強勁助力。與此同時,社會大眾對稅務領域的法律需求也在逐漸加大,特別是新個人所得稅法的實施,社會影響前所未有,也進一步提升了公民的稅收意識。對稅務機關而言,如何聚焦社會需求,把專業的稅收法律知識讓老百姓聽得懂、愿意聽,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稅收法律具有“門檻高”的專業化難題,而多樣化新媒體宣傳產品的出現,化解了這個難題。將一個個政策“剖開”細講,間或以“問答”形式、又或直接將全行業適用的政策“打包”一起講,“精準滴灌”讓受眾對普法工作從理性認同轉化為心理認同。
從“稅務講堂”的實踐來看,運用接地氣的語言對普法內容再包裝,將晦澀難懂的稅收政策進行表達方式上的變革,可以極大降低普法傳播的認知門檻,讓普法內容更易于接受。以需求為導向,結合實際確定做優普法產品,使普法信息實現精準投遞,更進一步深化稅收普法效應。在“稅收講堂”之類的在短視頻中,稅務機關不再照本宣科念原文,而是以“親切、活潑”的形象出現,群眾接受度高,普法效果更好。
在此基礎上,各地也結合實際開展了一系列延伸的創新。例如,廣東省稅務局在“稅收講堂”的基礎上開發了系列短視頻,做到了“以需求定主題”精準普法。近期廣東稅務微信公眾號上受到納稅人普遍關注的 “老細唔使愁”系列稅收微課和 “你問我答”專欄就是從后臺留言觀察群眾關切點及時回應、在“稅務講堂”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稅宣產品。廣東稅務還從12366熱線報告等渠道獲取社會大眾關注的稅收業務點,針對性推出了共8期的增值稅系列“快問快答”,對詢問度高的稅種申報、發票業務等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這系列產品推出后,后臺詢問留言驟減,普法成效明顯。
普法工作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目標一致,都是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通過黨政機關帶頭普法,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多元化的普法主體,呈現“共普法”的格局。這方面,稅務部門在多年的“稅法六進”活動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基礎,通過引入社區、村委、學校等多部門共同開展普法,形成多元化的普法主體,共同提升普法質效。而互聯時代的到來,讓個人成為共同普法主體是新的趨勢所在。讓社會大眾廣泛參與到稅收普法中,進而規范自身納稅行為,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稅收法治環境,是稅收宣傳普法的意義所在,也是努力的方向所在。(岳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