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坤(左)、張志斌在切磋數控銑操控技術。南方日報記者 符超軍 攝
看著隊員順利完成操作并示意裁判員檢查,場外一位年輕的教練舒了一口氣:“通過這次廣東省校際選拔賽的選手將有機會參加世賽選拔,目前我的隊員表現還不錯,我有信心?!边@位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教師眉清目秀,正是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數控銑項目金牌獲得者張志坤。
他和獲得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塑料模具工程項目冠軍的弟弟張志斌,被稱為閃耀在“世界技能奧林匹克”競技場上的中國“雙子星”。這對從廣東揭陽普寧一個小山村里走出的“一門兩冠”,通過學習技能、掌握技能改寫命運,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最年輕的專家。
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廣東技工”工程,讓廣東技工和廣東制造共成長,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跟張志坤、張志斌一樣,在國內外技能賽場上屢獲佳績,用雙手為自己創造一個光明的未來。
?天道酬勤
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并努力奮斗
晚上10點,省機械技師學院訓練基地燈火通明,張志坤仍在與隊員們探討著機械增材項目的技術難點?!皬脑缟?點一直練到深夜是常事,這樣的強度并不算什么?!彼f,在備戰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的歲月里,常常鉆研難題到凌晨2點。
這樣的努力,讓他摘得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數控銑項目金牌,也從此開啟了中國對世賽該項目金牌連續三屆的“壟斷”。
提起5年前的奪冠經歷,張志坤回憶:“當時比賽規則臨時改變,還提升了難度,選手心理多少受到影響。但我很快調整好自己,在參賽的27名選手中,只有我和一名韓國選手完成了所有內容?!?/p>
在數控銑項目中,選手需要根據賽題要求操控數控銑床對工件進行高精度的銑削加工,對計算測量能力、金屬切削能力、機器操作熟練程度要求極高。最終,張志坤分別以滿分、扣0.1分和扣0.2分的優異表現完成數控銑項目3個模塊,強勢奪金。賽后,他以23歲的年齡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待遇相當于技術行業的副教授。
沒有人是天生的冠軍。初入數控加工專業時,張志坤曾有一段迷茫時期,入選學校的競賽精英班后,高強度的訓練和嚴苛的淘汰制反而激起了張志坤學習技能的興趣和斗志。他暗暗下定決心:“我要抓住這個機會拼一把。為克服比賽中的緊張心態,我還特地學習了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并通過多次參加實習、比賽來讓自己適應賽場環境。”
談起技能學習,張志坤說:“很慶幸當初選擇了學技能,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并努力奮斗、有所成就。雖然現在已經留校任教,但以后還要繼續學習,不斷完善自己?!?/p>
?逆勢成才
靠一技之長證明自己的價值
相比于哥哥,弟弟張志斌的奪冠之路更加跌宕。
“能當個網吧的網管就很幸福了?!痹浀乃愿衽涯?,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網癮少年,學習成績一直不好。初中畢業后就步入社會的張志斌發現,找工作十分困難?!按蜻^幾年工,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做的工作又苦又累,收入也少?!?/p>
后來,在父母的建議下,張志斌跟隨哥哥張志坤的腳步入讀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凹热粊砹?,就要學點真本事?!彼麉⒓恿思柊?,漸漸找到興趣的他決心戒掉網癮,“我不能再重蹈覆轍?!彼f。
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用功,張志斌進步很快,動手能力的優勢也愈發明顯。“訓練量很大,但為了不被淘汰,只能拼命學習,堅持下去錯不了。”他說。老師也很看好他,認為這個多次“墊底”的學生,在關鍵時刻總能爆發,后勁十足。
2014年,他代表廣東參加全國技能大賽,斬獲金牌。但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上止步“4進2”,而哥哥張志坤卻一舉獲得全國冠軍,繼而拿到世界冠軍。這既讓他有些失落,又被狠狠激勵。他瞄準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加緊訓練,最終經過激烈的選拔拿到資格代表國家出戰,并在世賽塑料模具工程項目中一舉奪冠。
“實現了我的目標,通過自己的技能為國爭光?!闭勂饖Z冠歷程,張志斌說,比賽中雖然遭遇接連挫折,好在最終如愿取得理想成績。塑料模具工程項目包括電腦繪圖、設計、編程、數控加工、模具裝配以及產品注塑等環節,過程復雜,極其考驗選手耐心和抗壓能力?!皦毫隙ㄊ怯械模驗槲覀冞@個項目參賽選手水平相差不大,要保證現場零失誤,否則就跟第一無緣?!睆堉颈笳f。
如今,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就要來了,張志斌身份改變但目標不變:“我們中國是東道主,我將盡全力指導好我的學生,努力贏得金牌?!?/p>
?雙雙留校
愿意做播撒技能成才“火種”的人
從面對機器屢屢出錯的技能新手到世賽折桂,再到如今擔綱教練帶領隊員征戰世賽,張志坤、張志斌兄弟倆一路你追我趕、互相激勵。
“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父母外出務工,從五六歲起就幫奶奶上山砍柴,下地插秧。因為文化課成績不好,感覺自己曾經是被老師放棄的學生?!睆堉纠ふf。但技能成才給他們的人生打開了另一種可能。在學習技能的道路上,兩兄弟逐漸探索出屬于自己的方向。
“學技能不僅改善了我們的家庭條件,更改變了我們的人生?!毙值軅z說:“我們讓父母找了相對輕松的工作,還用在世賽上贏得的獎金為家里還清債務、蓋了新房,生活越來越好。
如今,張志坤與張志斌分別成為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增材制造和塑料模具項目的教師。張志斌說:“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傳授技能,讓學生們少走一些彎路。在技能學習上要繼續堅持不懈,將工匠精神發揚光大?!?/p>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中國制造的未來需要更多的技能人才,我們愿意做播撒技能成才‘火種’的人?!睆堉纠ふf。
南方日報記者 肖文舸 實習生 曾小敏 原蕭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