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實踐中,中醫藥治療疾病有療效,但由于缺乏循證醫學的驗證,中醫藥國際化道路任重道遠。11月3日,在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的灣區科技對話上,中醫藥如何走出國門成為大咖熱議的話題。
中醫藥在抗疫中大顯身手。在早期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的情況下,中醫藥專家總結中醫藥治療病毒性傳染病的規律和經驗,深入發掘古代經典名方,結合臨床實踐,篩選出的有效方劑“三藥三方”,極大地降低了病亡率,降低了疫情的危害程度。
“三藥三方”發揮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良團隊曾開展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循證醫學臨床研究,闡釋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作用特點和分子機理,證實了中藥是通過抑制新冠病毒復制和減輕炎癥細胞因子風暴而發揮治療作用的原理,這對中醫藥國際化有重要意義。
“過去中醫很少進入傳染病研究領域,但這一次證明,在多個階段,中醫藥都能發揮作用?!敝袊こ淘涸菏?、暨南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姚新生評價。
60多年來,姚新生一直在中藥與天然藥物的王國里探索和追尋,關注中藥學的科學研究與海外傳播。在他看來,中藥學真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與中藥學的屬性有關。姚新生說,中藥學缺乏對循證醫學原則的采用,“多數產品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的記載還停留在經驗醫學的階段”;其次是作用肌理和作用物質等科學內涵不夠清晰。
“中醫藥要想走出國門,不管是哪一種形式,需要達到有效性、安全性、穩定性、可控性、新穎性的要求?!币π律f。
港澳是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的“橋頭堡”。10月底,《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出爐,提出了三地共同推動中醫藥國際化。
為了更好推動三地中醫界交流,中國科學院院士蘇國輝提出,灣區實施中醫藥人才或者產品的互認機制,如香港地區中醫師、藥劑師可在大灣區內執業,同時建議在香港與深圳之間,建立一個中醫藥健康發展區,降低溝通成本,加強人員交流與來往。
【南方日報記者】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