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資產”到“管資本”,如何讓國有企業的財資管理更加陽光化?廣東有了新嘗試——通過搭建線上平臺,實現國有企業的財資管理更加陽光化,金融機構線上搶單做服務。
近日,廣東某省屬企業通過“粵資匯”財資管理平臺發布了一筆5000萬元的購買理財項目,隨后9家銀行進行了激烈的線上競價。一番競爭遴選后,該項目于10月27日順利成交。從企業發布項目到項目成交,僅耗用3個工作日,全程通過線上完成,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實現了資金資產陽光交易,國有企業保值增值。
“粵資匯”財資管理平臺(下簡稱“粵資匯”)是全國首個省級國企資金融資融通平臺,通過結合競價的綜合評分機制,促進省屬企業與金融機構透明高效合作、陽光交易,有利于提升省屬企業資金資產運營效益、有效降低財務成本,集中優勢實現降本增效,創新國資監管手段,是具有廣東特色的國有資金資產管理模式。
銀行線上競爭,國資降本增效
對于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業務經辦人費景文來說,對接國資企業的業務方式變了——以往線下對接談判,現在上“粵資匯”對接。
“粵資匯”是由廣東省國資委統籌指導、廣東省交易控股集團搭建,廣東省金服股權托管中心具體運營的全國首個省級國企資金資產融通平臺。為推動國企資金融通陽光公開運作,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防范資金使用廉政風險,“粵資匯”于今年6月19日正式啟動上線,8月實現平臺首筆資金融通項目落地。首期上線資金融通業務包括資金存放、購買理財、流動貸款三類業務,實現全流程在線處理,包括項目方案編制、項目發布、公告與報名、組織競價、結果公示、選定成交方、履約登記、交易評價等功能。
“國資企業如果有資金存放、購買理財、流動貸款需要,線上提交需求,金融機構通過綜合競價獲得服務?!睆V東省交易控股集團副總經理林少芬介紹,“粵資匯”采用綜合評分法,引入公開競價模式,全面評價存貸利率水平、銀行整體實力、綜合服務能力、總部銀行和地方稅收貢獻,企業擇優選擇,降低國企融資成本,增加資金收益。
據悉,目前“粵資匯”平臺已引入了36家銀行機構入駐,包括政策性銀行、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外資銀行等。
同時,截至10月30日, 17家省屬企業已全部成功注冊上線,其中機場集團、廣新控股集團、能源集團、交易控股集團、恒健控股集團、粵??毓杉瘓F、航運集團、建工集團、旅游控股集團、粵科金融集團10家省屬企業均已上線發布項目。
從數據看,“粵資匯”平臺對國企降本增效起到了明顯效果。截至10月30日,平臺累計發布項目20筆,包括9筆資金存放業務、6筆購買理財業務,5筆流動貸款業務。項目發布總金額31.55億元,累計成交項目(選定成交方)17筆,累計成交金額30.9億元。按企業設定的基礎價格與項目成交利率之間差值計算,平臺累計為省屬企業增加利息收入614.41萬元,減少貸款成本213.2萬元。
以中行廣東省分行為例,該行已經通過“粵資匯”平臺達成14.5億元意向金額。其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平臺系統功能的逐步上線,不斷地吸引更多省屬國企在“粵資匯”平臺上發布項目,有助于銀行快速、高效地獲取省屬國企的金融需求,提高銀行為企業的服務質效。
與以往同省屬國企對接合作相比,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公司部負責人認為,“粵資匯”平臺通過對銀行、省屬國企雙端口的線上整合及配套系統功能支持,由線下對接轉變為線上撮合,引入競價綜合評分機制,金融機構能夠競爭報價,形成一家企業對多家銀行的模式,各家銀行能充分了解企業實際需求及市場報價情況,促使銀企項目合作實現最優適配。
林少芬表示,過去有些優秀的金融機構,因成立時間比較短,進入不了國企的視野,如今有了公開透明的對接平臺,金融機構就能將更多精力聚焦到提升服務質量上,最終受益的仍然是我們的企業。
促資金陽光運作,探索國資監管新模式
據悉,為了引入優質的金融機構為廣東國資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協助國資企業挑選和判斷金融機構,“粵資匯”通過設置遴選三大指標,吸納綜合實力強、風險管理機制完善的各類型金融機構為省屬企業提供專業服務。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在平臺上設置公告與競價時間、意向服務方相關條件、評價標準與權重等要素,金融機構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綜合競爭。
通過陽光化公開競價的方式,除了集中優勢實現降本增效,還創新了國資監管手段。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我省資金集中程度較高。根據前期調研,17戶省屬企業中僅1戶未建立結算中心進行資金歸集,資金集中管理余額超過一千億元。從資金使用情況看,融資方式仍以短期借款、中長期借款等銀行借款為主,占帶息負債總額74%。在做好額度管理的前提下,企業有利用自有閑置資金爭取條件較好的存款或購買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的需求,如何有效監督管理國資使用就十分有必要。
過往對于國資的管理,更多是事后監督管理,事前事中管理難以到位,“粵資匯”平臺正是針對這一問題,將國資委對企業資金管理使用的監督前置,避免線下交易的私下的交易行為,讓國資管理陽光化、線上化,有效延伸了監管的鏈條。
記者注意到,除了通過引入競價的綜合評分機制,促進省屬企業與金融機構透明高效合作、陽光交易,“粵資匯”平臺還設置了互評機制,建立平臺信用體系,加大參與方違約成本,強調履約精神。
同時,為了提高國資企業資金資產運營效率,平臺還實現企業項目數據化、可視化、規范化管理,并且功能強大,通過分級賬戶授權管理,實現一級賬戶對二級賬戶的數據管理功能,實現一賬戶多角色功能。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國有企業從管企業到管資本需要信息化、數字化、平臺化的渠道工具,“粵資匯”可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對國資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增加資金運營收益有較好的效果,同時,平臺建設有助于國資從管企業向管資本的管理模式轉變,是提升國資國企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的有益嘗試。
【南方+記者】陳穎 黎華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