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進行到最后階段,排位賽實際上已經無關輕重,這也正是為什么5場比賽一股腦兒安排在6日下午扎堆舉行的原因。而真正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比賽只有三場——
11月7日保級附加賽首回合,武漢卓爾對陣石家莊永昌;3-4名決賽(關系到亞冠名額)首回合,上海上港對陣北京國安;11月8日冠軍爭奪戰首回合,江蘇蘇寧對陣廣州恒大。
與普通的雙循環制聯賽相比,這種更接近于杯賽的淘汰賽制,對于各支球隊而言更加殘酷。生死攸關之時,那種球場之上的拼殺就愈加激烈。在過去的一輪比賽中,13張紅牌、60張黃牌創下了中超聯賽有史以來單輪紅黃牌最高紀錄。這也就對裁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說起本賽季的中超賽,可謂是史上最具爭議的一屆,裁判執法頻頻登上熱點,搶鏡程度一度超越比賽本身。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山東魯能、武漢卓爾、北京國安、大連人、天津泰達……諸多球隊疑遭遇誤判、錯判,從球員教練,到媒體球迷,都加入到質疑和聲討裁判行列之中。
10月16日,天津泰達2-0拿下深圳佳兆業的比賽中,主裁馬寧的判罰遭到質疑,被輿論評價,前后判罰尺度不一,給人的感覺是“前緊后松”。
10月17日,山東魯能戰平北京國安,比起平局結果,場上裁判的判罰尺度再度成為焦點,下半場剛開場,2-0領先的魯能就“挨了一悶棍”。巴坎布突入禁區,在還沒有控制住球的情況下摔倒,裁判直接判罰點球。從慢鏡頭回看,這個點球充滿爭議。
10月28日,2020賽季中超聯賽,山東魯能與北京國安兩回合較量,主裁沈寅豪、金希坤(韓國),VAR裁判馬寧,都讓魯能怒不可遏,尤其是段劉愚的進球被吹,徹底點燃火藥桶,本可以成為經典的中超大戰,變成180分鐘鬧劇。
11月2中超爭冠組次回合上海上港與江蘇蘇寧的比賽中,主裁判郭寶龍的執法尺度引發外界最大話題,由于在比賽中針對一些關鍵判罰出現了“尺度不一”的情況,致使兩隊球員都心生怨氣,蘇寧球員阿不都海米提被紅牌驅逐出場。
在足球場上,裁判被譽為黑衣法官,是公平公正的代言。本屆中超諸多裁判頻頻出現爭議,這讓中國足協從管理聯賽的“父母官”轉型成了左支右絀的“救火隊員”。
更有球迷直言,“越來越多的證據都在表明,其實今年的比賽,真的有一看不見的手在操控聯賽,第一階段就是踢個熱鬧,到了第二階段所謂的爭冠組和保級組才是平衡,但是最后的爭冠決賽和保級決賽,才是這只手最精彩的部分?!鼻蛎耘瓮?、公正,裁判的重要性,已經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超收官在即,對中國足協來說,這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中國足球在世界的舞臺上鮮有光輝,距離中國足球崛起,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從青訓到職業聯賽,每一步的艱難探索,都牽動著國人的心。而面對球場上的爭議沖突,裁判的判罰是導火索,場上場下,數萬只眼睛如利劍直擊人心。
當最后的三場比賽號角聲響起,黑衣法官的表現能否服眾,讓我們拭目以待。
南方日報記者 朱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