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0日20時30分,珠海市累計接種新冠疫苗146.7萬人,成為全國首個新冠病毒疫苗18-59歲目標人群接種覆蓋率超過80%的地級市,為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效筑牢了口岸城市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疫堤壩。
目標人群接種覆蓋率超八成,離實現群體免疫還有多遠?建立了免疫屏障,是否意味著其他人就可以不用打疫苗了?就此,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專訪了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主任醫師蔡衛平。
建立群體免疫
需“能打疫苗的人幾乎全部打完”
我國開展新冠病毒疫苗大規模接種工作,意在通過主動免疫,建立起群體免疫屏障,實現對全民的保護。
何為群體免疫?蔡衛平介紹,簡單來說,就是讓占一定比例的易感人群都產生對病毒的免疫力,從而切斷疾病的傳播鏈條,避免發生大規模傳播。
這一比例,要根據疾病的傳染強度,即一個感染者平均可以把病毒傳染給幾個人的情況來決定。
“目前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對新冠病毒有免疫力的人群要達到70%以上,包括打疫苗后產生的免疫力人群和自然感染后產生的免疫力人群?!辈绦l平說。
他強調,這個70%并非指目前18-59歲目標人群的70%,而是全人群的70%,不管男女老少??紤]有部分人群有疫苗接種禁忌癥,以及疫苗保護效率并非達到100%等情況,因此要想達到70%以上的人群免疫率,需要“能打疫苗的人幾乎全部打完,也就是應打盡打”。
此外,疫苗完全起效也需要一定時間。根據相關研究來看,我國的滅活病毒疫苗在接種第二針14天后,疫苗的保護效率達到峰值。因此,在完成相應的接種率后,免疫屏障的建立也仍需要一段時日。
實現群體免疫
并不意味著個人就不會被感染
“別人都打疫苗了,我就可以不用打了”,目前,有一部分人抱著這樣的心態,希望通過群體免疫獲得間接保護。如果建立了群體免疫屏障,是否剩下的人就不需要再接種疫苗了?
蔡衛平指出,這是不現實的。建立群體免疫,可以終止疾病的流行,但一個沒有免疫力的人,接觸到感染者,還是有可能會被傳染,只是不容易再傳給別人而已。與此同理,即使實現了群體免疫,也仍然需要做好戴口罩等防疫措施。
他進一步表示,接種率越高,群體免疫產生的保護效果就越好。因此,不能滿足于接種率達到某個指標,要盡量再繼續提高接種率?!袄习傩諔虮M打,才能達到一個比較高的保護屏障?!?/p>
“就算全球都實現了群體免疫,新冠病毒也不會馬上消滅?!辈绦l平說,即使人類社會的疫情結束,也無法保證自然環境中的新冠病毒不會再次傳給人類。
“要找到新冠病毒的感染來源,明確它的中間宿主,把它防住,人類才會真正安全?!彼f。
接種新冠疫苗
最大好處是防止出現重癥
如果接種疫苗后并沒有檢測到很高的抗體水平,是否意味著疫苗白打了?蔡衛平指出,其實接種新冠疫苗最大的好處是防止出現重癥,沒有一種疫苗的保護效率能達到100%,但接種疫苗后,重癥風險會大幅度降低。尤其是60周歲以上的人群,是出現新冠肺炎重癥的主要人群,如果沒有疫苗禁忌癥,要“應接盡接”。
對于疫苗的保護期長短問題,蔡衛平表示,與自然感染不同,接種疫苗作為主動免疫,具有可控性。如果監測到整體人群的抗體水平、保護能力在降低,可以進行補種。
他解釋,補種疫苗會刺激人體細胞產生免疫記憶反應,讓抗體水平回到高水平甚至比原來更高的狀態。
新冠病毒突變株的出現,對疫苗保護效力提出了挑戰。對此,蔡衛平持樂觀態度。對新的突變株,也可以再研發新的疫苗后進行補種,“可能加打一針就可以對新的突變株有效?!?/p>
【記者】余嘉敏 李秀婷
【出品】南方+健康廣東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