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奮斗百年路·老區煥新顏——走進廣東革命老區”采訪團來到河源革命老區,走進“嘯仙故居”,并探訪了曲灘村的啤酒工業幫扶基地,看看一粒粒麥芽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嘯仙故居
紅色旅游為群眾增富
據了解,河源市義合鎮下屯村是中國共產黨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人民審計事業奠基人阮嘯仙的故里。
2020年,廣東省委組織部確定下屯村為建設“紅色美麗鄉村”先行試點。下屯村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挖掘保護利用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文化氛圍,推進鄉村振興。
廣東省審計廳派駐義合鎮下屯村第一書記顧小岳在采訪中介紹道,五年前下屯村還是貧困村,進村的道路泥濘不堪,村民出行主要依靠東江上的幾條小船擺渡。
定點幫扶小組到來后,通過省審計廳多方籌款,對村里的道路設施、村容村貌、用水用電等各方面進行了大量改造。
如今,下屯村干凈整潔、綠樹成蔭,并通過集體運營紅色旅游資源,把“綠色”和“紅色”結合起來,促進村民增收、群眾增富。
“嘯仙故居”內保留著當年的文物
在采訪中,記者看到,當地學校組織的小紅軍夏令營正在“嘯仙故居”學習紅色文化。
小學生肖正濤告訴記者說,通過觀看紅軍電影、學習紅軍歷史,懂得了團結互助的精神,知道了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以后更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當地學校組織的小紅軍夏令營里的孩子們正在認真做筆記
顧小岳表示,下屯村每年吸引著大量省內外游客前來開展黨政機關單位紅色教育、青少年紅色旅游、兒童研學等。
在幫扶工作隊努力下,2020年,下屯村的集體收入從五年前的3800元提升到40多萬元,2021年預計可以達到70多萬元,主要收入來源包括家庭作坊、農村電商、廚師基地、研學旅游等產業。
東源縣義合鎮阮嘯仙紀念大橋 圖/受訪者供圖
一粒粒麥芽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從下屯村驅車十來分鐘,采訪團來到了東源縣義合鎮曲灘村。這里曾經是河源的省定貧困村,如今,啤酒正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曲灘村村支書邱偉光表示,發展啤酒產業源于深圳市貿促委根據“一村一品”部署進行的對口扶貧項目,2020年7月30日,投資80萬元曲灘村啤酒工坊正式投產運營,取名“義合精釀啤酒工坊”。目前,啤酒工坊讓曲灘村一年集體增收10萬元左右。
義合精釀啤酒工坊出品的精釀啤酒
啤酒工坊運營負責人羅俊超介紹說,工坊每月生產1.8噸啤酒,營業額將近5萬元,利潤在30%~40%,有效帶動了周邊餐飲業、農產品銷售、旅游業的發展。
目前,曲灘村生產的精釀啤酒主要以義合鎮為點,以河源市為面進行銷售,還有不少珠三角的顧客慕名而來。
由于有了產業,也吸引了外出務工的當地年輕人回村建設。去年8月,本地小伙子高敏晟從深圳回到河源,加入啤酒工坊。他表示,能在家門口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很幸福,釀酒師的工作開拓了視野,認識不少朋友,也拓寬了人生道路。
在飄著酒香的啤酒工坊里,當地的年輕人們熟練地把麥芽裝入生產罐中進行制作,在這一粒粒麥芽的背后,都印證著這個小工坊譜寫出鄉村振興大文章的感人篇章。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曦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