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廣東新聞8月10日電 題:“90后”的列車“編程師”:踏著熱浪為列車“穿針引線”
作者 黎磊 朱健 胡福祥
8月的深圳,驕陽似火。8月1日上午11時,地表溫度已經達50多度,鋼軌、車體、石碴撲散出滾滾熱浪。車廂外層鐵皮的溫度更是達到六、七十度。深圳車站筍崗站調車員徐振正頂著烈日,踏著熱浪行走在調車場上,為列車“穿針引線”,汗水滴滿了股道。
1993年出生的徐振今年28歲,2016年參加工作以來,徐振便一直在筍崗站從事調車工作。調車員是鐵路最危險、最辛苦的工種之一,他們負責車輛摘解與編組連掛,讓不同方向的列車進入對應的軌道。就像電腦的“編程”一樣,通過編寫正確“指令”,確保列車在正確的線路上正點駛向目的地,他們也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列車“編程師”。
調車員作業分為白班和夜班,白班是從早8時到晚19時,除了中午有1小時用來吃飯和做整備工作以外,其余時間都是在戶外的烈日下接受“烤驗”。為了防止燙傷,近距離接觸車體的徐振穿著長袖長褲工作服,衣褲被汗水浸濕,又被太陽曬干,脫下手套,發紅的雙手經常被捂得脫皮。

“在調車場上走在兩列火車中間是最難受的,就好比在密不透風的“烤箱”里穿行?!倍勾蟮暮怪閺男煺竦哪X門上順著臉頰往下淌,他像只靈巧的燕子,來回穿梭在車體間。一上午的時間,他的工作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
“夏季的白班是最辛苦的,全程都是頂著太陽隨車行進,我們1天平均要喝掉5升水,車間發放的防暑藥品我們也是隨身攜帶?!闭f起調車,這個28歲的年輕人滔滔不絕?!巴菰锏模ぷ鲝姸扔执?,剛接觸調車作業時,真是沒辦法立刻適應?!焙髞碓趲煾档膸ьI下,徐振很快掌握了工作要領,總結出自己的經驗方法,現在已是獨當一面。

口笛、信號旗、無線調車燈、對講呼叫設備,向著調車場出發……下午13時,用完午餐后的徐振一邊檢查股道車輛連掛狀態,停留位置及防溜情況,一邊準備摘連風管、開閉折角塞門、采取或撤除防溜鐵鞋,每項作業他都嚴格操作,一絲不茍。
“安全大于天?!边@是徐振的口頭禪。這些看似并不復雜的作業過程,其實對調車人員的觀察和反應要求非常嚴格。就拿調車機將車廂從車站推送出來的過程來說,調車機在車廂后面,司機是看不到前方的,徐振要站在車廂外的梯子上,彈出半個身子觀察前方,注意信號燈的變化和沿途障礙物,隨時通過對講機和司機聯系,“我們就是司機的眼睛。”
夏季作業不僅酷熱難當,在股道來回行走也是一種考驗。列車股道兩側的石碴線路都是由花崗巖碎石鋪成,路面凹凸不平,踩在上面特別硌腳。而徐振每天要在這樣的路面上來回走上5-7公里,加上汗漬侵蝕,一雙鞋很快就壞了?!皠傞_始時,也覺得走這樣的路很累,老繭都結了一圈?!毙煺耖_玩笑說:“就當是足底按摩了,我還是微信運動的常勝將軍呢!”

“1趟車下來,要作業近20分鐘,一個白班平均要作業30多趟車,就是8個多小時。作業中貼在將近60度的車體上,那種感覺就像‘人肉鐵板燒’一樣,每次下班衣服上都是結滿了鹽晶?!泵慨敶藭r問到徐振調車工作這么辛苦,怎么還愿意扎根在一線,他總說道:“再艱苦的崗位總要有人去干,既然干了這一行,確保安全是基礎,圓滿完成生產任務是盡責?!毖哉Z不多的徐振憨厚地一笑,轉身進入10道開始檢查線路,又開始了下一鉤作業。
“1號出車擋,18道南端鐵鞋89號防溜好。”下午18時,徐振白班調車作業即將執行完畢。雖然后背濕透,滿臉疲憊,但手持講機發布指令的他聲音依然有條不紊、堅定有力。
12個小時的作業,百來次上下車、彎腰、站起;拉風擰閘,提鉤互控,一個班四五十勾活,常常累得直不起腰來。但無論刮風下雨、白天黑夜還是寒冬酷暑,在旅客看不見的地方,鐵路調車人總是按照排班準時到崗,頭頂烈日,腳踏碎石,一絲不茍的完成工作任務,用汗水鋪就安全之路,守護著鐵路運輸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