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汕頭,一定要嘗牛肉丸、鹵水、海鮮、沙茶干粿……而到南澳,僅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品嘗海鮮。以海鮮為食材、以精細聞名的潮菜,其底蘊實際上是鄉土。
美食之于陳達江,三分鄉愁,七分抱負。潮菜烹飪專業出身的他,一直有個愿望:將南澳海鮮這個大自然的獨特饋贈,與外出所學的潮菜廚藝緊緊相連、回報家鄉。
旅游熱催生新希望。憑著過人的廚藝,陳達江從上海返回家鄉汕頭南澳縣開辦的海鮮大排檔,迅速成為“網紅店”。舌尖上的美食,讓陳達江一家過上了小康生活。
粵菜師傅陳達江,在南澳當地成了勵志的代名詞。
一座橋,改變人生路
2015年1月1日,遠在上海的陳達江聽到南澳大橋通車的消息,內心異常興奮。對于1985年出生的他來說,這一天,等了整整30年。
大橋通車后的數日內,陳達江做了一個令不少人意外的決定——回南澳開大排檔。當時,練得一身好廚藝的陳達江,已是上海潮府館負責炒鍋的廚房主管,還先后代表“粵菜”參加上海世博會和韓國麗水世博會的潮菜廚藝交流與展示。
但回鄉的念頭,一直纏繞心間。他說,大橋一通,人流量增多,旅游一定旺,是時候回去了。果然,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通過南澳大橋進出南澳島的車輛約200萬臺次,進島游客達455.6萬人次。一年前,只有94.3萬人次。
陳達江唯一的優勢,就是自家的自建房剛好位于336省道環島路旁。2008年靠他務工攢下的錢,家里已經建了兩層小樓。把居家樓房改造成臨街鋪面,加上親朋好友籌集的創業金,“達江海鮮大排檔”開張了。
大排檔經營,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沒熟客、沒貨源?!耙婚_始,大廳擺了4桌,門前擺了6桌,旺季的時候人都坐不滿。慢慢做,做口碑。”陳達江說。
道路四通八達,進島游客在逐年增加。下南澳大橋后,沿著環島公路有南線、北線兩個旅游路徑,達江海鮮大排檔正好是南北線的交接點。
“是中點位置,但不是中心,位置最差。其他大排檔滿座了,游客才會找過來。平時基本沒人注意到我這家店。”談起創業之初的困難,陳達江輕描淡寫。
家鄉味,贏得好口碑
大排檔,意味著“地道”。
回鄉后,陳達江的“拿手好菜”,在南澳當地顯得水土不服?!按笈艡n跟大酒樓不一樣,高檔菜不適合大排檔。”他說。
南澳當地的大排檔,因海而興,食材以海鮮為主,菜式基本上是現點現殺的海味熱菜。與潮菜酒樓相比,大排檔的小吃、甜湯、鹵菜、涼菜較少,擺盤不用那么精致。陳達江說,自己在高檔酒樓做過廚師,沿用酒樓的菜品把控標準,做菜都會挑當季新鮮的食材。
達江海鮮大排檔的海鮮,大部分來自12公里外的云澳漁港。每天晚上,漁民駕著漁船從這里出海,清晨五六點回港。為了第一時間拿到新鮮食材,陳達江都會掐準漁船返港的時間,提前在那里守候。
轉瞬即逝的“鮮活”,來之不易。距大排檔十來分鐘車程的云澳漁港,為保證食材“鮮”度提供了可能。陳達江說,旅游旺季的海鮮很搶手,需要提前預訂,要不很快斷貨。碰上風浪大的時候,漁船出不了港,也會沒有野生瀨尿蝦和蟹供應。
做慣了高檔菜的陳達江,開始琢磨變著花樣做新菜。
本地特色菜“南澳海膽炒飯”,是每家大排檔的主食必點。陳達江對自家的這道菜很執著,一點點改良口感和味道?!俺达堉械淖喜烁蓾?,米飯就不能顆粒感太重,要綿軟適口,加上新鮮上水的海膽,才能有最佳口感。”陳達江解釋道。
蒜香鮮魷、姜蔥炒蟹、美極蝦、秘制脆肉排、海膽蒸蛋……一道道改良的海鮮美味,在光顧過達江海鮮大排檔的游客中口口相傳。
名聲開了,回頭客來了。如今的大排檔里里外外擺滿了16個餐桌,旺季時候每天每桌至少招待3批客人。國慶中秋雙節,慕名來達江海鮮大排檔尋味的游客絡繹不絕,大排檔的營業額再創新高。
“開業的時候我們一天營業額只有幾千塊錢,到現在我們營業額一天最高能做到3萬多元?!标愡_江笑著說。
傳幫帶,同唱“致富曲”
在陳達江看來,五年間島上居民收獲兩個“不愁”。
第一個“不愁”,是旅游業興旺帶來了許多就業崗位,居民不愁在家門口找不到工作;第二個“不愁”,是大橋沒通之前,漁獲的銷路并不像現在這么好,現在不愁銷路,還能賣得比以前好。
“島上各種設施日益齊全,游客越來越多,整體經濟起來了,我們宣傳美食也越來越有勁。”陳達江對潮菜的執著鉆研,源于他的求學經歷。
去年1月,母校廣東省粵東技師學院在達江海鮮大排檔設立了省內首個“粵菜師傅”鄉村技師工作站。畢業于該校潮菜烹飪專業的陳達江,更加癡迷地投入到潮汕鄉村本土特色菜式的挖掘、改良、研發和鄉廚培訓中。
陳少俊是達江海鮮大排檔的???,經常來與陳達江切磋交流廚藝,他的身份是粵東技師學院國家級烹調(粵菜師傅)技能大師工作室首席大師。他希望通過“粵菜師傅”工程加強對南澳鄉村廚師的技能培訓,結合當地新鮮、原生態食材加強創新,打造屬于南澳的美食名片。
“像這樣的自然條件優勢,廣東別的地方都沒有,只有南澳有。”陳達江除了研發鄉土特色菜式,還是母校的校外實習指導老師。目前在店里實習的阿彬和阿凱,都來自潮菜烹飪專業。
在陳達江的“傳幫帶”之下,阿彬對廚師職業充滿了熱情?!皫煾挡还饨虝易霾说募记?,還與我分享返鄉創業的心得體會。等積累了一些經驗,我就回老家揭陽惠來縣開家屬于自己的大排檔?!彼f。
兩年前,陳達江把原本兩層的樓房加蓋到四層半,辦起了民宿。樓下大排檔、樓上民宿,有吃有住,生意更加紅火。
南澳的生活、南澳的樣子,在陳達江眼里可謂“一年一變”。五年間,他的出行方式,從單車出行到摩托車代步,如今又換上了小轎車。
“舌尖上的小康路,越過越有奔頭?!标愡_江感慨。
南方日報記者 辛均慶 王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