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記者/鐘哲 吳少敏 通訊員/黃艷 吳立堅)26日上午,上海江南造船廠碼頭,海風拂面。藍白配色的“中山大學”號靜靜地停泊在這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拉響汽笛,劃破了海面上的寧靜。這艘國內設計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正式交付中山大學。
1928年,中山大學師生借乘軍艦遠赴西沙群島,靠一條小舢板到處漂流、開展研究。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科學家對西沙群島進行科學考察。今年底,“中山大學”號的首航將重返西沙,延續百年的科考之約。
從“借船出海”到“造船遠航”,折射的是中國人向海圖強的堅強意志,也是位于南海之濱的中山大學逐夢深藍、報效國家的百年見證。
“師生們做夢都想有條大船”
2015年以來,中山大學邁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明確在珠海校區建設“海洋學科群”,提出實施“南??茖W考察”綜合航次計劃,至今已成功組織了六次南??瓶?。同時期,中山大學涉海教師、研究人員、研究生、本科生人數快速增長,目前已有近萬人。
前六次南海科考,中山大學都是租用別人的船?!白獯龊?梢詽M足一定的科考需求,幫助解決一些特定的科研問題,但也有一定限制,科考條件和目標難免受影響,一些深遠洋科學研究也只能擱置。”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教授、有害生物控制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何建國說,“師生們做夢都想有條大船、都想走進深遠海啊。”
“中山大學”號的交付,既承載了中山大學發展海洋學科群、突破科學前沿的研究使命,也肩負著立德樹人,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的海洋英才的育人重任。
填補廣東高校綜合科考船空白
中山大學大力發展海洋學科不是心血來潮。進入新時期,中山大學提出了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面向學術前沿”的辦學思路,以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山大學”號應運而生。
據江南造船廠介紹,“中山大學”號排水量6880噸,續航力15000海里,具備無限航區全球航行能力,是目前國內設計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的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填補了廣東乃至環南海區域高校沒有大型海洋綜合科考船的空白,滿足廣東和國家對深遠??茖W研究、高新技術研發以及高端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
“從此,我們擁有了逐夢深藍的‘舟楫’,有了加快發展海洋學科和海洋人才培養的科教平臺,更有了扎實推進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堅強支撐?!敝猩酱髮W黨委書記陳春聲在交付儀式上說,中山大學要責無旁貸擔負起新時期海洋科技發展和海洋人才培養的責任,爭當國家經略海洋的先鋒隊,建設國際高水平的海洋學科群,服務海洋強國戰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