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微波爐從接到訂單到完成生產,過去需要20天以上,但如今通過數字化改造,這個流程僅需7天,訂單交付期縮短了67%,勞動效率提高了40%……這一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場景,發生在廣東格蘭仕集團的車間內。
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數字化轉型不僅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率,也帶動了整個產業鏈升級。
過去10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制造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而廣東就是其中典型的縮影和代表。經過不斷創新發展,廣東已基本建成門類較為齊全、配套相對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制造業發展一直引領全國。
2020年,廣東GDP已突破11萬億元大關,連續32年居全國首位。面向未來,廣東應如何鞏固提升制造業發展優勢?數字化成為了關鍵答案。
隨著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正成為廣東積極搶抓的戰略機遇,近年廣東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推動可謂不遺余力。廣東省工信廳數據顯示,自2018年廣東開始實施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支持政策以來,至今已推動了1.5萬家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了50萬家中小企業“上線用云”。
這不僅是建黨百年輝煌成就的直觀展現,也是對未來探索的開啟。當前,廣東正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預計到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將突破6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5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注意到,近期廣東從省級層面到各地級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有關政策正陸續亮相,在頂層設計不斷強化之下,廣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駛入“快車道”。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速度
6月1日,廣東省工信廳發布了《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及《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
按照廣東的目標,到2023年,廣東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將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超過3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數字化轉型,并帶動80萬家企業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到2025年,推動超過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100萬家企業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
除了省級層面發力之外,廣東各地級市也在加快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6月18日,佛山市工信局發布《佛山市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顯示,該市擬通過12項具體措施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按照佛山的政策,該市擬對優秀數字化示范工廠最高一次性獎勵2000萬元,數字化示范工廠最高一次性獎勵1000萬元;數字化示范車間一次性獎勵200萬元;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項目最高給予300萬元扶持;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標桿示范項目最高給予800萬元扶持等。
此前,佛山市工信局還曾表示,預計未來三年內,佛山市市區兩級財政將累計投入不少于100億元,加快推動制造業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發展,力爭到2023年打造50個數字化示范工廠、100個數字化示范車間,推動3000家制造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
廣州的探索步伐同樣在加快。位于該市黃埔區的廣州華糖食品有限公司,煮糖車間內,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各個生產環節的各項數據清晰呈現在眼前。該企業副總經理鄧廣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進行數字化改造后,整個生產線的產能達到28萬噸/年,提升了近1倍。
這背后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推動和“真金白銀”支持。從2018年到2020年,廣州市安排各級財政資金超5億元用于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目前廣州全市“上云上平臺”企業超過10萬家,上云企業數量居于全國第一梯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率更是超過40%。
著力推動產業鏈數字化
“廣東的產業發展具有明顯集群效應,除了企業個體的數字化轉型,產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也尤為重要?!敝猩酱髮W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數字化轉型打破產業鏈的斷點和堵點,才能更好地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對此,廣東省工信廳工業互聯網處處長蔣鯤介紹,廣東在新一輪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政策中,提出了四個抓手,其中之一就是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并制定了專項政策。
塑料拖鞋制造是揭陽市揭東區的支柱產業,當地已形成了約300億產值規模的塑料日用品傳統產業集群,相關生產企業超過2500家,但其中85%以上都是小作坊。為此,廣東省工信廳聯合當地政府,著手推動揭東日用塑料品產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
在對揭東開展了3個月左右的深入調研后,廣東省工信廳聯合當地政府部門和有關企業,一共梳理出14幅當地中小微企業的“畫像”,并提出了以激活傳統中小微轉型意識為突破口、打造“中央工廠”的數字化轉型思路。最終,經過5個多月的嘗試,相關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了25%左右、質量提高了15%,同時產量提升超過了2.2倍。
此前,廣州就曾專門針對紡織服裝、美妝日化、箱包皮具、珠寶首飾、食品飲料等五大產業集群,提出建設五大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百家數字化轉型企業標桿、推動萬家企業“上云上平臺”等一系列措施,希望大力推動集群企業數字化轉型。
而作為制造業重鎮,佛山市則已逐步摸索出了經驗。針對龍頭企業“頭雁效應”突出的產業集群,佛山鼓勵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中小企業“上云用云”,推動產業鏈整體數字化轉型升級;針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集群,佛山則鼓勵中小企業進行抱團轉型,聚焦行業數字化轉型共性痛點難點問題,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行業平臺,從而輸出“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的通用解決方案,促進產業集群整體數字化轉型升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佛山順德的小家電產業集群通過數字化整合全產業鏈,幫助200家小企業實現交貨周期減少三分之一、人均產值提升三分之一、服務人員減少三分之一。
格蘭仕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梁昭賢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要考慮自身發展,更要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耙欢ㄒ钊氲矫總€中小企業,要一起幫它去搭建整體系統,使得整個系統能夠有效、可持續,能夠跟整個大系統不斷迭代不斷升級。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整個產業鏈共同成長,圍繞數字化提高效率。”
格蘭仕相關負責人進一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該企業推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對接了上下游幾千個供應商的生產、庫存、物流等數據,通過數字產業鏈的構建,能夠有效帶動上下游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工業互聯網平臺資源池日漸豐富
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離不開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的支撐作用。對此,廣東在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也將打造和引進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一大重點。
由此,華為、美的、騰訊和樹根互聯等一批國家級的工業互聯網正在此快速壯大、不斷賦能。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此前表示,截至2020年底,華為在全國形成了40多個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為30多個產業集群2萬多家工業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
在東莞市松山湖高新區,華為打造了廣東首個華為云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探索通過搭建企業需求對接、應用孵化創新和企業服務平臺,助力當地數量眾多的工業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該中心已聚集了用友、金蝶、鼎捷、卡倫特、安世亞太、益模、黑湖科技、盛原成、智物聯、微茗、語禎物聯、紛享銷客、甄云等生態服務伙伴20余家,并有效支撐推動了近百家重點制造業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隨著華南地區唯一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落戶,廣州成為“東、南、西、北、中”五個建設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的城市之一,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日漸豐富。
廣州市工信局數據顯示,目前,廣州已有128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商和解決方案服務商入選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佛山市也提出,要支持本土龍頭企業打造應用標桿平臺,帶動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促進產業集群整體數字化升級;同時,該市還將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跨行業平臺,為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提供基礎性支撐。
目前,佛山已成功吸引了徐工漢云、美云智數等一批國內優秀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落地。不久前,佛山市三水區與國家雙跨平臺海爾卡奧斯簽訂合作協議,海爾卡奧斯將落戶三水,成為佛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又一重量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不過,佛山市副市長趙海表示,目前佛山擁有平臺服務商約200多家,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佛山數字化轉型的巨大市場,需要更多優秀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參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了解到,未來三年,佛山市計劃引進和培育150家優質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打造30個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