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教育教學信息化,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12月18日,中山市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市啟動儀式在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舉行。據悉,截至2020年12月,中山已有24個鎮區99所學校申請首批教改實驗校。
全市民辦學校獲800萬元教育補貼
今年6月,中山獲批創建互聯網環境下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市;8月,中山市教體局印發《關于報送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校的通知》,要求在全市各鎮區、市直屬學校建設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
“作為廣東省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首個市級實驗區,中山擔負著‘先行先試、以點帶面,探索區域教學改革推進策略和治理模式,實現區域育人教育的整體提升’的教改任務?!?會上,中山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雷繼敏發言表示,中山市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市的啟動,標志著中山市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在信息化應用和推進全市義務教育均衡化方面邁上一個新的臺
中市教體局根據省教廳的總體部署,計劃用三年時間實現義務教育學段教育教學改革全覆蓋。雷繼敏說,今年中山對全市民辦學校給予800萬元的教育補貼經費,合計補貼民辦學校59所,班級785個,覆蓋率達到全市民辦學校的80%;公辦學校由各鎮街進行補貼,各鎮街開展實驗校的覆蓋率達到95.8%。中山市對公、民辦學校實施一體化補貼,公民辦學校同步鋪開教改實驗,將有效提升全市民辦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全面促進中山市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民辦教育是中山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有效解決大量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難題。然而,中山民辦教育在穩步發展的同時卻存在基礎設施落后、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可持續發展力不足等短板。本次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中山鼓勵民辦學校加快推進教育教學信息化。
“實驗區教改實驗不是秀公開課,而是要進行常態化教學,進行目標明確的教學改革,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 雷繼敏希望實驗校領導和老師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認識,不忘初心,全力做好實驗區教改實驗,加速實現“課堂革命”,以推動中山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教改實驗校同樂小學分享經驗
在啟動大會上,東升鎮同樂小學校長冼學峰分享了該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成果與經驗:經過一年多的試驗改革,該校師生關系發生改變,由過去教師一人獨唱變為學生輪流主講,大大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逐步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據悉,東升鎮文體教育局成立了“愛種子”項目推進領導小組,為實驗班級每班投入6000元的專項經費,并重新配置了教學一體機。面向信息時代,東升智慧課堂改革重點以兩種方式推進:一是中學以平板電腦為載體的智慧課堂改革實踐;二是小學以“愛種子”項目為抓手的智慧課堂建設。
“愛種子”項目確立后,同樂小學專門制定了項目推進方案,學校教導處有計劃、有目的地統籌安排實驗教師外出觀摩學習、開展專題培訓、集體備課、主題研討、課堂展示和評比等活動,多次邀請平臺開發的能龍公司教研部的老師到校進行項目開展的技術指導。
冼學峰表示,同樂小學以“合教育”理念推進各項工作,通過打造“合校園”,構建“合文化”,培養“合教師”,實施“合課程”,創建優質精品學校。一是“愛種子”課改融合多種教學手段。以往學校的課堂通常是教師用PPT課件上課,引進“愛種子”項目之后,多了一個資源龐大的教學平臺,視頻、音頻、圖片、微課、題庫等一應俱全。二是“愛種子”課改融合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廣大教師通過設計新課導學實現自主學習,通過引入小組合作學習實現互動探究等。三是“愛種子”課改融合課程開發。項目與學科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二次開發融合起來,指導廣大教師利用項目平臺豐富的學習資源,填補課程標準與教材之間的落差,讓學生通過豐富的學習資源進行知識構建。四是“愛種子”課改融合多種展示平臺。學校舉辦“合樂杯”愛種子課堂教學大賽、“愛種子”課改征文大賽、“愛種子”課改交流活動等,推動課改向縱深發展。
出席活動的領導嘉賓還有廣東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與信息化處副處長趙琦、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副局長黎國喜、廣東省基礎教育與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長葉惠文、廣東能龍教育董事長余敬龍,以及全市各鎮街分管領導、教育事務指導中心主任。
會議最后,葉惠文為實驗校教師們作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培訓。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廖冰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