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廣東新聞7月21日電 題:廣州白云首宗臨時用地復墾水田迎豐收 預計產糧4.2萬斤
作者 王堅 陳亮嘉
日前,在廣州市白云區鐘落潭鎮竹二村,伴隨著轟鳴的馬達聲,收割機碾過半人高的稻田,金黃的稻谷被一卷而空。經過超100天的精心培育,白云區首宗臨時用地復墾水田案例終于收獲成果。
這里半年前還是一片工棚,三個月前還是一片荒地,現在卻搖身一變成了豐收的稻田,預計可收獲4.2萬斤糧食。這不僅是白云區臨時用地復墾工作的一大突破,也是耕地保護長期努力所得到的成績。
記者了解到,該地塊原是廣東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有限公司依法辦理的臨時用地,土地面積為42畝。臨時使用期滿后,該公司將土地復墾為水田,成為白云區首宗臨時用地復墾為優質水田的案例。
廣東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有限公司與施工總承包方中鐵十九局十分重視臨時用地復墾工作。中鐵十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臨時用地期滿前,已組織工作人員對地上建構筑物進行拆除,白云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分局全程介入,提供專業指導意見,協調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021年4月份,廣東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有限公司與中鐵十九局就開始組織人員栽種秧苗,經過3個月的成長,現已到收獲季節。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相關企業的努力之下,復墾后的土地質量更勝以前。“土地明顯更‘肥’了,作為臨時用地以前最多能畝產800斤,現在看長勢,至少是畝產1000斤?!睆蛪ê蟪邪撧r田的韋先生表示,按照每畝1000斤糧食產量計算,該地塊預計可以產4.2萬斤,按照市場價格,產量價值在13萬元以上。

“這樣的水田復墾案例在全市都很少見?!卑自茀^規劃和自然資源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也為白云區的臨時用地復墾工作帶來突破,并且能夠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希望更多的企業能以他們為榜樣,扛起責任,支持耕地保護工作。”
白云區政府介紹,2021年以來,該區共補劃永久基本農田230公頃,多宗臨時用地通過驗收,為歷史之最,4個墾造水田項目通過廣州市驗收,預計將生成1023畝水田指標;此外,該區還將在耕地保護工作上進一步下功夫,爭取開墾更多耕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