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指標生不設“限制性”分數線;全科開考,英語科單設聽說考試;中考總分將增至740分;招生錄取結合學業水平+綜合評價……2月初,《佛山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推進佛山市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锏膶嵤┮庖姟氛桨l布,從2020年入學的七年級新生開始全面實施,到2023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務。有教育界人士分析,初中階段對上銜接高中,對下銜接小學,這一意見提及的具體措施,將通過中考改革推動整個教育生態的變化。
禪城區張槎中學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新中考改革后,體育與健康考試滿分值權重不低于錄取總分的8%,將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攝影:王偉楠)
變化:
全科開考 英語科單設聽說考試
此次佛山新中考改革的綱領性方案包含不少亮點。其中,意見將國家課程方案規定的全部13個科目列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各學科考試時間依據“學完即考”的原則確定。在現有8個錄取計分科目的基礎上,自2023年起,物理、化學和生物實驗操作考試成績將與中考錄取掛鉤,考生報考提前批學校必須達到3個C級或以上。從2024年起,英語科聽力部分改為單設聽說考試,道德與法治、歷史兩科各按卷面分值的60%折算計入總分。
值得一提的是,綜合素質評價也將用于錄取,沿用國家示范性高中錄取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不低于B等級;錄取投檔考生總分相同時,綜合素質評價等級高的優先錄取。
根據意見,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細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各方面的評價內容和要求,從初一開始登記,貫穿初中3年。
緩解擇校熱,一直以來廣受社會關注。此次意見明確,優質高中學校招生名額分配比例不低于50%,采用單獨批(層)次、單獨錄取的方法。從2020年入學的初中一年級新生起,普通高中指標生名額一律不得設“限制性”分數線。有相關人士分析,此舉或將一定程度上緩解“名校熱”。“從前指轉普批次,大部分名額都被熱門民辦初中搶占,如今取消了限制性分數線,一些普通公辦初中的尖子生將迎來更多上優質高中的機會。”
影響:
促進初中學校更全面地重視所有學科
佛山“新中考方案”發布后,引發不少家長高度關注。六年級學生家長李女士認為,改革后的“新中考”全科開考,能夠促進學校更全面地重視所有學科,讓孩子能夠奠定各個學科的堅實基礎?!暗俏矣謸娜崎_考會加重孩子的課業負擔?!崩钆空f。
“相比小學,初中生的家長考慮得更具體,但是長遠看來,它的導向是積極的。”四年級家長吳女士認為,雖然該意見首當其沖影響的是新初一學生,但小學生的家長也可提前把握趨勢:一是更重視英語聽說,小學就要打好基礎;二要鼓勵孩子多動手操作,培養實踐能力?!俺@樣的方向應對未來的中考,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意見還提出,體育與健康考試滿分值權重不低于錄取總分的8%,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此舉得到家長與老師的廣泛認可?!叭绱艘粊砭蜎]有借口占用體育課了?!蓖瑵W家長梁女士表示,國家對學生體質健康越來越重視,她計劃幫助孩子找到喜愛的體育項目,加強鍛煉,全面提升體質。
石門實驗學校教學處主任陳云兵則對于意見中要求“中考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十分贊同?!敖鼛啄陙?,佛山市中考大綱明確了這點,并且中考命題向‘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傾斜。”陳云兵表示,“新中考”除了更加強調能力與思維的養成,還要求“全科開考”,有利于克服“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傾向,避免學生偏科和人為限制考試科目,引導學生學好每門課程?!斑@也將觸動教師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科學把握學生認知規律,上好每一堂課?!?/p>
應對:
注重學科學習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
佛山新中考方案,折射出怎樣的教育趨勢?考生該如何應對?某教育機構教學負責人許偉元結合近年中考的變化分析:“根據意見,從2024年起,道德與法治、歷史科各按卷面分值折算計入總分的比例再提高至60%,很明顯體現了與新高考銜接的精神?!痹S偉元表示,近年來,中考學科考試變化較多的是歷史學科,考試時間由50分鐘變成80分鐘,未來還將繼續增加分值,這與當前新高考選科的“3+1+2”模式相契合,即歷史、物理成為必選“二選一”,此舉是希望學生從初中就打好基礎,為高考選科未雨綢繆。
此外,中考語文學科出題也越來越新穎?!罢Z文試題出現了越來越多跟時事熱點緊密結合的題材,包括2020年的中考題《自律的快樂》等,跟疫情之下的自主學習相扣題?!痹S偉元建議,學生在課本學習的基礎上,多關注時事熱點、科技發展、文學經典等,進一步拓寬閱讀面,培養新聞觸覺,保持獨立的思考。而在英語學科上,未來實施英語聽說考試將進一步解決學生只會記語法、記單詞的弊端,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跟新高考銜接?!坝⒄Z聽說考試的分值還有可能加大,中小學生可以著重培養英語聽說能力。樹立起自己的學科優勢,這對未來新高考選科非常重要?!?/p>
除了要多關注社會生活、時事熱點和科技發展,陳云兵還建議,在改革趨勢下,學生要認真上好全部科目的每一節課,除了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學科思維的養成,善于將書本中學到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真實復雜的問題解決中。同時,要認真對待物理、化學等科目的實驗操作練習,加強信息技術上機操作訓練,勤動腦多動手,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作者單位:佛山日報社)
來源:學習強國廣東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