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趙剛 通訊員/溫曉悅)垃圾分類工作事關每一個人,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將有助于推動綠色發展,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和智慧,意義非凡。垃圾分類工作看起來是小事,簡單的分類投遞,但是背后除了民生問題也事關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環保意識的樹立。有鑒于此,白云湖街道上下同心,多措并舉,以切實有效的手段促進垃圾分類工作落地。
棟長負責,以監代罰倒逼村民守規
垃圾分類不可只做表面,需要深化管理細則,更需要明確管理人員。出租屋垃圾分類一直是工作中的痛點、難點。為此,白云湖街道通過健全出租屋垃圾分類棟長制度,對轄區內520棟出租屋實行全覆蓋。以棟長負責制的形式明確出租屋責任人,棟長主要負責對承租的租客進行垃圾分類工作宣傳引導,督導租客按時按規范進行垃圾投放,通過綠牌、黃牌、紅牌獎懲結合的考核形式倒逼租客遵守投放規定。對于被發放黃牌的租戶將會被警告,到達兩次整改不合格發放紅牌并禁止出租不少于一個月。經過整改驗收合格后才可以恢復出租行為。對于取得綠牌的出租用戶將會通過積分獎勵的形式進行表彰,促進其遵守規定。白云湖街道通過深化管理細則的方式,有效提高垃圾分類參與率、準確率,形成了長效、深化的管理機制。
積分獎勵,以獎代懲激勵村民參與
垃圾分類不可一勞永逸,需要科學管理,更需要獎懲并行以形成長效機制。白云湖街道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健全積分獎勵機制,通過科學合理布局,對垃圾分類各環境逐一分解細化,以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積分管理精細化,目前積分獎勵制度已經在轄區內得到有效的實施,大部分居民都已參與到垃圾分類積分活動中。白云湖街道以戶為單位設置了垃圾分類積分表,通過每日一計分,每月一兌換的形式,按照積分比例兌換等值的生活用品。通過實施積分獎勵后,有效的激勵村民自主參與分類活動,引導轄區內村民養成分類好習慣,通過潛移默化的習慣培養,讓垃圾分類工作常態化。
規范定投,以定代散促進環境大改
垃圾分類不可分散而治,既需定時定點,也需24小時全開放。定時與全時看似矛盾的兩件事,但是里面卻暗藏乾坤。在實施垃圾分類工作的初期,白云湖街道只在7點到9點和晚上17點到21點兩個時間段可以投放垃圾,并且初期受限于定投點只有6個,對很多居民造成了困擾。為滿足轄區內居民需求,白云湖街道專設9個誤時定投點,為附近居民24小時開放,并在所有定投點安排專人進行垃圾投放引導,確保垃圾可以準確投遞。通過上述舉措,白云湖街道垃圾分類工作獲得了轄區內群眾的一致好評,徹底擺脫了以往臟亂差的刻板印象,也為垃圾分類大局工作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借鑒價值。
推動綠色發展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垃圾分類工作常態化、長效化實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白云湖街道的多措并舉下,轄區內群眾共同努力,將垃圾分類工作辦實辦好,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有力支撐點。這場垃圾分類的戰役才剛剛吹響,未來白云湖街道將會繼續推進垃圾分類相關活動,打好垃圾分類這場“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