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讓人焦心!
美國上屆特朗普政府采取極端對華政策,給中美關系造成嚴重破壞。如今,相關政策還在延續,拜登政府更是變本加厲,致使中美關系陷入惡性循環。
這不是中美關系的健康狀態,也不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國際社會的普遍愿望。
一
8月31日,新任中國駐美大使秦剛發表了一篇重要演講,透露出不少關鍵信息。
這次主旨演講是應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董事會邀請。說起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自然會想到它曾歷史性促成中美“乒乓外交”,在推動中美關系發展上一直發揮著積極作用。
今年是中美“乒乓外交”和基辛格博士秘密訪華50周年。50年前,中美之間還處在斷交狀態,兩國老一輩領導人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外交藝術,超越意識形態分歧,重啟中美關系大門,翻開了中美關系和國際政治的嶄新一頁,深刻改變了歷史。
50年來,中美雙方通過對話不斷增進了解,雖然也有矛盾和分歧、沖突和對抗,但整體方向是不斷向前的、是有益于兩國人民的、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繁榮的。
中美關系至關重要,然而現狀不容樂觀,沖突對抗的熱點明顯。基辛格博士認為,今天的美中關系“甚至比1971年更為關鍵”。
二
中美關系目前陷入僵局,面臨嚴重困難,癥結究竟在哪里?
7月26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在天津與來華訪問的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會談時給出了答案:“根本原因在于美國一些人把中國當作‘假想敵’,企圖通過妖魔化中國,轉移美國民眾對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的不滿,把美國內深層次結構性矛盾甩鍋到中國身上?!?/p>
由于歷史和文化原因,中美兩國看問題的視角會有所不同,但并不意味著美國就正確、中國就錯誤。事實上,正是美國對華極其錯誤的誤解誤判,導致了一系列的沖突對抗。
這些誤解誤判有哪些?秦剛大使在主旨演講中開誠布公作了說明——
有人認為,中美接觸合作的時代已經終結,必須以競爭對抗取而代之。
有人認為,中國在賭美國輸,中國發展的目標就是要挑戰和取代美國。
有人認為,美國要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打交道,可以像戰勝前蘇聯一樣贏得對華“新冷戰”。
有人認為,中美合作面越來越窄,競爭對抗已經占據主導。
這些“認為”要么是愚蠢無知,要么是不懷好意,人為制造了對立情緒,毒化了兩國關系氛圍。中國從來不把自己的命運押寶在別國身上,中國要不斷超越的是自己,從來就沒有把超越美國作為目標,也從來沒有挑戰和取代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
同時,中國也不是前蘇聯,從來不搞侵略擴張,從來不輸出自己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冷戰劇本”生搬硬套到今天的中美關系,把中國當作對手和假想敵,如同堂吉訶德挑戰風車一樣荒誕和危險。
再者,中美合作的需要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多了。美國工商界看重中國市場,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希望繼續擴大對華投資,明確反對美對華“貿易戰”、搞“脫鉤”、“斷供”。中美作為兩個大國,協調合作的必要性、緊迫性也更加突出,這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盼。
總而言之,中美關系要想辦法回歸“真實”,而不能建立在誤解誤判之上。
三
當前,中美關系又走到一個新的歷史關口,面臨空前復雜嚴峻的局面。
中美作為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階段的兩個大國,正在進入新一輪相互發現、認知和調適中,尋求新時代彼此相處之道。
50年前,基辛格博士本著“打破僵局”“要和平而非沖突”“從接觸中受益”的精神,秘密訪華,在接觸中增進相互了解、消除各種誤解誤判。
如今,中美關系遇到了問題、受到了干擾,越是在這個時候,雙方越要堅定不移地沿著合作的方向往前邁進,決不應走向誤解誤判和沖突對抗。
“明確底線、相互尊重,保持對話、管控分歧,排除干擾、聚焦合作?!鼻貏偞笫菇o出了中方的建議,這也是中美兩個大國相互尊重、和平共處之道。
合作才能共贏,對抗勢必雙輸。
中美之間的任何問題,都完全可以通過平等、坦誠的對話找到解決辦法,而不是把中國當作“假想敵”,最后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犯下歷史性錯誤。
文|丁戈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