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觀看《芳村記疫》 時長7分45秒
鶴洞大橋,車水馬龍。
今天,封閉21天之久的荔灣區芳村片區有序恢復對外交通。
一個月前,“德爾塔”(Delta)毒株來襲,廣州拉響了本土疫情的警報。隨后芳村片區兩個街道升級為高風險地區,街道空蕩蕩,街坊在家隔離,時鐘仿佛停擺了。
疫情之下,每個人都是家園守護者。
無數平民英雄在馬路上、在小區里、在巷子中鏖戰,不舍晝夜、爭分奪秒,與“德爾塔”搏斗,共同守護美好家園。
【一扇門】
“廣州加油!芳村加油!”此時19時50分。180個“大白”喊著口號,像一陣風似的從鶴洞路沖進廣船鶴園小區。
“大白”們是樓棟保安。在一棟老紅磚樓前,32歲李易恒站姿筆挺,值守一扇門,不讓樓棟居民外出,阻斷疫情在社區傳播。
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德爾塔”來勢洶洶,目前已蔓延全球90多個國家。沒想到,“德爾塔”毒株直接沖擊廣州,引發新一波本土疫情。
5月21日報告首例確診病例以來,廣州累計報告153例感染者。其中荔灣確診125例,白鶴洞街、中南街升級為高風險地區。芳村片區及時采取封控、封閉管理措施。
人們嚴格居家、足不出戶,守好“大門”是重要一環。
“快走!到時恐怕有命賺錢沒命花?!庇腥寺犝f要到廣船鶴園小區當樓棟保安,打起了退堂鼓。
“老兵,隨時可以戰斗!”那一天,李易恒和來自新疆的48歲老兵吳金龍,一起成為鶴園十巷3號和4號門崗的“守門人”。
有人在守門,有人要敲門。
“午餐到啦,放在門口,記得拿!”“謝謝?。 ?1時許,26歲志愿者陳烽和陳朋飛用20分鐘,完成配送鶴園中十五巷18戶居民的肉菜。
一個敲門聲,重復無數次,陳烽也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對隔離在家的居民來說,敲門聲是物資送達的訊號,更是居民與外界的溝通方式。
【一個家】
一扇扇門之后,是一個個家。
廣船鶴園小區運動場臨時帳篷下,周一鑫和他的公務員同事正在把二維碼貼到核酸采樣試管上。周一鑫家在江的另一邊,卻不能回。“兒子又長大了?!彼x家時兒子才兩個多月大,現在會玩腳踏琴了。
疫情之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芳村18萬人一起“宅”在家,舍小家顧大家,有一些鏡頭令人難忘。
家是溫暖的港灣,有人卻在星夜轉移。廣船鶴園小區上千戶居民緊急轉移到隔離酒店。“離家是為了更好地回家。”鶴園中一巷的郭阿婆說。
生意暫停了,生活還在繼續?!艾F在生意少做點。一切會好起來。”在關閉的棉西花卉市場,68歲周玉蓮跟著音樂節拍,揮舞手臂,擺動身軀,跳起廣場舞。
隔離在家,生活不便,人們守望相助。在廣鋼新城居家隔離期間,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副教授劉漢波感受到,無數業主接力傳遞愛心,鄰里也從點頭之交變成了真正鄰居。
按下暫停鍵的芳村,每個人都是與“德爾塔”搏斗的主角。
【一座城】
病毒考驗個人的免疫力。疫情考驗一座城市的“免疫力”。
荔灣是廣州的老城區,歷史文化沉淀深厚,因此被稱為西關。西關風情是“老廣們”的鄉愁,也代表著“老廣”的味道。
“6月3日,陰天,回到童年玩耍的地方做志愿者,感覺既熟悉又陌生。”進駐廣船鶴園小區的第一天,彭景威在筆記本上寫下一段話。
55歲的法官彭景威是“老荔灣”。每天穿著防護服,上門了解居民生活需要,摸查獨居老人情況,還配送物資、打掃衛生,他從法官變成了一名“打雜”的志愿者。
對“老荔灣”而言,這里有浪漫童年和成長記憶;對“老廣”而言,這里有濃濃的人情味和煙火味。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人們從低風險地區來到高風險地區,帶來一道亮光,一同守護美好家園:1200多名公安干警來了;1000多名醫療人員也來了;257名出租車司機為257名特殊考生提供“一對一”的送考服務……
每個奔忙的“陌生人”,幾乎都有動人的故事和艱辛付出。
出發支援荔灣時,廣州市公安局南沙分局警務指揮處民警潘登取消登記預約、推遲婚禮時間?!斑@座城市需要他?!彼奈椿槠拚f。
“兄弟,我們這婚改日再結?!睆V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手術室護士鄒雁冰是廣船鶴園小區“三人小組”一員。在廣州學習工作9年時間,她有一個愛人,也深愛這座城。
“我第一次送考,你第一次高考,我們都要做到最好?!背鲎廛囁緳C樊惠芬的一句俏皮話,逗笑了高考生伍藹琳。
每一次暖心的付出,都是一次愛心的流淌。平民英雄們也常常收獲“老廣們”的關心和善意。
“食咗早餐未?”天亮之時,住在一樓的阿婆常以“老廣”獨特方式向熬了一宿的李易恒、吳金龍打招呼。
“謝謝您賜給我們一個延續生命的最愛!”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產科專家王曉怡收到中南街一位父親的感謝信。
一場驟雨,帶走了夏日的炎熱,也澆醒了沉睡的芳村。芳村的這個夏天,將成為許多人、一座城的難忘記憶。
今天,熟悉的芳村回來啦!
【攝影】張梓望 肖雄
【文字】吳少敏 黃錦輝
【剪輯】許舒智 王良玨
【海報設計】譚唯
【校對】劉珺
【統籌】羅彥軍 曾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