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務于阿里地區普蘭縣人民醫院急診科,為當地急診患者診治。 受訪者供圖
9月的阿里晴空萬里,傍晚,羅華盛結束一天的工作,踏出普蘭縣人民醫院大門。走在縣城的小道上,羅華盛回憶起自己初來乍到時的種種經歷?,F在,他被當地藏民親切稱為“羅老師”。他心里想著,明年還要繼續留在西藏?!拔蚁Mぶ淮厝说哪_印,將青春汗水繼續灑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绷_華盛只是眾多廣東青年志愿者的縮影。事實上,2003年廣東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以下簡稱“西部計劃”)實施后,19年來,我省已有4084名青年志愿者奔赴西部,成為建設西部的堅實力量。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青年人要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每當被問及為什么來到普蘭縣時,羅華盛總這樣回答。作為廣東醫科大學2020屆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他曾經也跟許多身邊的同學一樣,想到大城市工作,進三甲醫院。但大學5年的志愿服務經歷改變了他的想法。
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急救志愿服務隊,他深入基層各個村鎮宣講急救知識。往后的大學時光里,隨著去基層醫療診所與三甲醫院的次數不斷增多,他愈發感到基層醫療需要大量技術型人才。
“選擇成為一名基層醫生,與5年的志愿服務經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绷_華盛說,西藏在自己心中是比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更需要醫療人才的地方。來到西藏后,他主動申請前往阿里地區,到普蘭縣,到最偏遠的地區。
“一方面是感受淳樸的人文風情和美麗的風光,另一方面是幫助更有需要的人?!绷_華盛說。
阿里地區普蘭縣夾在喜馬拉雅山脈和崗底斯山脈之間,如同一顆被一雙大手捧起來的寶珠。這里水汽氤氳,滋養了當地少見的草甸風光。也正是由于被“高高捧起”,普蘭縣除了“高冷”之外,進縣道路崎嶇漫長,水、電、各類生活物資,醫療和教育資源等都較為匱乏。
初到普蘭縣人民醫院急診科,羅華盛經常抽空翻閱電腦上的歷史病歷,謄抄病例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他還花半個月時間,把醫院藥房的所有藥品登記和歸類,并分別備注好用法用量、適應癥和禁忌癥。
很快,羅華盛接收到一位令他印象深刻的病人。2020年9月中旬,正值收割青稞的時節,一聲慘叫聲響徹田野,農牧民卓嘎因操作失誤,右手不慎被卷進了脫粒機。病人送到急診科,手已是血肉模糊。
爭分奪秒!羅華盛與同事一起準備藥品器材,為病人清洗傷口、緊急止血止痛、縫合血管及斷裂組織、加壓包扎固定,復雜的一套動作一氣呵成。與此同時,他還緊急聯系車輛,準備送病人去拉薩的醫院做斷肢修復手術。
山路崎嶇,羅華盛雖然尚未完全適應高原環境,但依然決定與同事一同出發。
經歷一陣不適后,稍微緩過神來,聽著病人痛苦的呻吟,焦急的情緒涌上羅華盛的心頭。正當他思緒紛亂時,一句暖心話傳入耳中,“醫生,你坐到前面去吧,后面太晃了”。羅華盛一抬頭,看到了卓嘎充滿歉意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連忙擺手說:“不用!不用!”
經過18個小時,一行人終于抵達拉薩。手術后,卓嘎的手奇跡般保住了。
事實上,羅華盛不僅為病人的治療“搶時間”,也幫助提升了當地群眾的衛生意識。一開始,藏民們患上感冒,就想來打吊瓶。羅華盛堅持做解釋工作,讓他們知道感冒不重的,應該盡量吃藥,能不輸液就不輸液。后來,他發現許多感冒患者前來就診時,不再主動要求輸液,而是會耐心地聽從診療建議,這極大增強了羅華盛的工作信心。
如今,羅華盛已在西藏服務了一年多,接診病人近600名,摔傷、感冒、急性高原疾病……接診的病人一個個病情得到好轉。
“去西部的機會難得”
畢業于廣州航海學院海事管理專業的蔡瑞雪,看起來文文靜靜,可卻是一個坐不住的姑娘。去年大學畢業后,她到單位實習,因表現良好很快獲得轉正資格。
但蔡瑞雪卻選擇辭職。她說,年輕人朝氣蓬勃,應該多闖、多看,多積累一些閱歷。2020年9月1日,蔡瑞雪報名“西部計劃”的補錄招募。四天后,她辭職并坐上開往拉薩的火車。
“如果說一段志愿者經歷就是一件馬甲,那我現在已經身披17件馬甲了?!辈倘鹧┬χf。熱衷于參加公益活動的她,早在讀大一時,就被同學在西藏的志愿經歷所感動,也因此關注“西部計劃”。在一次次志愿經歷中,“幫助有需要的人”成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蔡瑞雪看來,“工作辭了可以再找,但是去西部的機會難得!”于是,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下,她堅定信念,踏上去往西藏的路途。
初次踏足高原,她卻沒有感到“水土不服”,“這里有外賣、快遞,也有車水馬龍的城市,身體也并沒有因為高海拔而感到不適”。
工作上她很快上手。蔡瑞雪被分配到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街道辦事處的經濟發展辦公室工作,工作內容寬泛,從河道巡查到生態環境保護,從人口普查到疫苗接種,涉及群眾的事,都需要操心。
但比起勞累,直面基層群眾帶給她更多的是幸福感,“我會感到自己切實地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揮灑了青春汗水”。
此前為了協助完成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蔡瑞雪既要統籌安排好各村居的普查進度,解決反饋上來的各種問題,也要經常跟著普查員入戶普查,雖然耗時繁瑣,但完成任務的那一刻,心里卻是“滿滿的成就感”。
說到困難,蔡瑞雪直言,語言是最需要攻克的難題。盡管當地群眾會講普通話,但有些藏族同胞普通話并不熟練,能聽、會說藏語對基層工作的開展很有幫助。
“有的時候發錯一個音,意思就可能全變了?!辈倘鹧┠樕戏浩鹨唤z紅暈,因為藏語還不夠熟練,平時工作時偶爾會有一些困擾。她希望能通過多學習、運用,盡快提升自己和當地群眾交流的語言能力。
轉眼間,蔡瑞雪在西藏已經工作一年?!皝淼轿鞑兀铱吹搅瞬灰粯拥娘L景,加深了對基層工作的理解”。
蔡瑞雪的選擇也影響了周圍的人。她的大學舍友在她鼓勵下也報名了“西部計劃”,參加了在新疆喀什的志愿服務工作。
“我希望能繼續留在西藏,這里需要更多的志愿者?!辈倘鹧┱f。
汪艷正在教室中為學生上課。 鄧素凡 攝
學生像星星一樣美好
2016年的夏天,了解到“西部計劃”后,汪艷選擇參加中山大學第19屆研究生支教團。2017年,汪艷在西藏林芝市開展了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當時的她未曾想過,這個決定將對她的一生產生深遠影響。
在汪艷心中,學生如同“星星一樣美好”。談及這些熱情淳樸的孩子們,她眼中閃爍著光芒?!八麄冋埼页宰约鹤龅聂佤魏湍淘?。糌粑有點干,奶渣又有點硬,但是我特別喜歡吃。我常改著作業嚼著奶渣,嚼到腮幫子都酸了?!彼χf,摸了摸自己鼓起的臉頰。
老師,您會回來么?老師,您再多陪陪我們吧?別走,留下來好不好?……面對學生們輕聲的挽留和那一沓書寫著學生不舍之情的小紙條,即將結束一年支教生活的汪艷決定,要留在林芝市第一中學。
巧的是,西藏將志愿者留藏的條件從服務兩年改為一年,汪艷得以有機會申請留藏。不久后,汪艷以林芝市第一的優異成績通過了選拔考試,順利進入了林芝一中,成為一名教師。
“大家認為應該選擇哪個答案?”9月2日上午,在林芝市第一中學的一堂歷史課上,汪艷一如往常穿梭在講臺下、課桌間,頻頻與學生互動,教授知識。
第一次在高三開展教學工作,肩上扛著學生的升學壓力,汪艷有些“慌亂”。但對教學事業的熱愛和此前認真學習掌握的社工知識,成了她帶領學生順利度過高三的底氣。
汪艷坦言,與其說為西藏帶來了什么,不如說在這里學到了很多。
近期,新一屆的研究生支教團正在林芝一中開展支教工作。一空閑下來,她會和師弟師妹們一起吃午餐,分享經驗、聊聊近況。作為前輩,汪艷并不過多插手支教團的工作,卻努力充當學校和支教團之間溝通的橋梁,積極做好傳幫帶工作。
“我是中大支教團里第一個留在原服務單位的隊員,我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志愿青年選擇留下來,一起建設這個美麗的地方?!蓖羝G說。
廣東志愿者參與普蘭縣岡仁波齊神山景區環衛志愿活動。 受訪者供圖
為基層群眾辦實事
“一定一定,下次去青島找你玩!”掛斷了視頻電話,黃小潔充滿期待。她好久沒見到嘎松拉姆,她們此前在西藏結緣。
黃小潔與嘎松拉姆于2017年相識,當時她作為研究生支教團昌都分隊隊長,剛到昌都市,便收到了來自其他援藏老師的求助。
原來,有位女同學的父親因幫人種青稞不慎受傷,花了二十多萬元,這對當地家庭來說是筆不小的數目。這位女同學想輟學務工幫父親籌集藥費,這便是嘎松拉姆。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黃小潔立即組織隊友一齊行動,前往醫院了解情況,開始籌措資金、開展心理輔導,還為嘎松拉姆的父親申請醫保,順利解決困難。她們也因此成了朋友。
“我加班的時候她經常會在旁邊等我一起回去?!被貞浧鹚哪昵暗臅r光,黃小潔感到溫馨。藏歷新年時,她應邀到嘎松拉姆家里過年,乘車在夜色中翻越兩座雪山,來到了嘎松拉姆家的小鎮上,第一次見識到藏族人置辦年貨的熱鬧場面。
2017年支教期間,黃小潔也充分發揮專業所長,參與調研工作。在走訪貧困戶的過程中,她發現大家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質的提升,這是她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到“脫貧攻堅”四個字的力量,“如此直觀地看到當地的公務員為百姓辦實事,看到人民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心里非常感動”。
回校后,黃小潔把重心放在擇業上。她將目光投向選調生,并順利考上,成為一名公務員。
“把時間規劃好了,參加‘西部計劃’其實對學業和就業都有幫助?!秉S小潔認為,到西藏支教一年給她帶來了許多潛移默化的改變,其中最重要就是養成了不怕苦、不怕難的作風。
如今,黃小潔在廣西梧州為基層群眾服務。根據團省委(西部計劃省項目辦)的一項專題調研,參與西部計劃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基層就業廣泛,73.63%的受訪者在服務期滿后都有從事基層工作的經歷,55.63%的受訪者更是一直都在從事基層工作,從未間斷。
得益于此前支教經歷的啟發,來到梧州長洲區長洲鎮泗洲村后,黃小潔緊鑼密鼓地開展調研工作。她發現村里下俚歌傳唱特色鮮明亮麗,歷史源遠流長,完全可以“做大做強”。于是黃小潔便“拜了”村里的文化能人為師,與下俚歌舞愛好者創建起“泗洲村下俚詩社”。
短短半年時間,他們共同創編了下俚歌詞一百多首,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既讓村民們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又對外講好了泗洲村的故事?!霸谖鞑匾荒昀?,我深刻認識到了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所以一到這里,我便立即開展‘文化振興’活動?!痹邳S小潔的努力下,村里的爺爺奶奶積極參演下俚歌舞,悠揚的歌聲飄揚在村子的每個角落。
●南方日報記者 陳理 王佳欣 實習生 陳兆慧 張雨晴 通訊員 蔡時陽 楊意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