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廣州經濟開發區綜合排名全國第二!連續五年位列前三

            1月27日,商務部發布2020年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位列全國第二,并連續五年位列前三,實際利用外資和進出口總額分別位列全國第二和全國第三。

            廣州經開區3項指標位列全國前三

            自2016年開始,商務部每年對國家級經開區進行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已經連續開展了五年。2020年底,商務部完成了2020年的考核評價工作,對218家國家級經開區2019年度的綜合發展水平進行了考核評價,形成了考核評價結果和排名。

            根據考核評價結果,綜合發展水平前3由高到低依次為:蘇州工業園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際使用外資(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再投資)前3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進出口總額前3為蘇州工業園區、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指出,從考核評價結果看,218家國家級經開區總體上呈現總量擴大、結構優化、效益和質量提升、開放帶動作用增強的良好發展態勢。2019年,218家國家級經開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0.3%,增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4.2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10.6%。其中,蘇州工業園區、廣州經濟開發區、天津經開區、青島經開區四家國家級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均超過2000億元。

            引進優質項目154個 總投資超3500億元

            2020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以強有力舉措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

            2020年,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規上工業總產值5944億元、增長0.6%,規上工業利潤總額615億元、增長1.4%,固定資產投資1413億元、增長10.9%,商品銷售總額9154億元、增長8.3%,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1144億元、增長18.7%,實際利用外資254678萬美元、增長24.8%,合同利用外資444276萬美元、增長127.5%。

            在穩住投資基本盤方面,廣州經濟開發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經濟發展。全面推進“百大項目慶百年”行動,以“兩新一重”建設為重點,大力實施知識城、城市更新、國企項目“三個500億”固投計劃,全年知識城完成固投583億元、增長50.5%,城市更新、國企項目固投分別增長125%、74.8%。合同利用外資增長125%,實際使用外資占全省1/10。

            在暢通產業鏈、供應鏈方面,廣州經濟開發區2020年組織集中簽約、動工、投試產活動9次,比2019年增加5次,引進百度阿波羅等優質項目154個,總投資超3500億元,立景創新等258個項目動工,卡爾蔡司等60個項目投試產。

            為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廣州經濟開發區開展“一十百千萬”服務企業專項行動,全國開發區首推“暖企8條”“穩企6條”,落實減稅降費超100億元,為企業爭取融資、貸款超300億元,新增市場主體6.3萬戶,逆勢增長20%。

            向科技要答案 走出灣區創新路徑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度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廣州構建起了“智谷氫谷藥谷美谷納米谷”五谷豐登產業發展格局,厚植產業生態優勢;建成百濟神州二期、諾誠健華一期,形成全球頂尖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啟動粵芯二期建設,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核心區;引進建設現代氫能、小鵬汽車,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推進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建設,中國納米谷一期工程全面竣工;中國軟件CBD一期投入運營,集聚麒麟、統信、飛騰等信創企業53家,形成“芯片+軟件+云生態”的安全可控信創產業集群;構建新一代國際數字樞紐,工業互聯網二級節點接入數量全國第一。

            通過院地合作,該區打通科技轉化創新堵點。布局人類細胞譜系、航空輪胎動力學、慧眼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引進建設中科院項目5個,中科院合作項目達到13個,省高水平創新研究院新增3家、總數占全省2/3。

            目前,該區引進袁隆平、鐘南山、張伯禮、施一公等戰略科學家91名,集聚各類高層次人才總量達1099人,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廣州科學城“雙創”基地連續2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獲批建設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實力蟬聯全國經開區第一。

            南方日報記者 吳雨倫 通訊員 曾妮 張成 李劍鋒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啊好深好硬快点用力视频_町村小夜子_漂亮华裔美眉跪着吃大洋全集_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strike id="rvrjv"><b id="rvrjv"></b></strike>

                  <address id="rvrjv"></address>

                    <form id="rvrjv"></form>

                      <noframes id="rvrjv">

                      <address id="rvrjv"></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