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科帶領社員采收當地特色農產品大頭菜
頭雁帶對方向,群雁才能振翅高飛
◎《南方》雜志記者/影子發自肇慶、梅州等地
◎本文責編/蔣玉
肇慶市懷集縣冷坑鎮桐光村的蔬菜基地里,蔣為權看著新引進的韭菜花,心里跟吃了蜜一樣甜。
惠州市龍門縣龍城街道城西村一棟小樓前,陳火生與身穿“城西工匠協會”字樣衣服的裝修師傅打了個招呼,信步走向村委會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
清遠英德市橫石塘鎮龍華村,90后村支書劉子科在農業合作社察看新品種茄子的長勢,汗水濕透了衣服……
6月的廣東,酷熱難耐,但當清晨的第一道陽光灑向南粵鄉村時,許多人便已忙碌起來。他們,是新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是奮斗在鄉村振興一線的紅色身影。
從老板到“領頭雁”
頭雁帶對方向,群雁才能振翅高飛。一直在外經商的蔣為權,是個典型的老板,也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村里的“領頭雁”。
快40歲的蔣為權,2017年當選為肇慶市懷集縣冷坑鎮桐光村村委會主任,2020年被推選為桐光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說起為何投票給他,村民們坦誠地說,他辦事讓人放心,能帶著大家致富。
果然,四年來,在蔣為權的帶領下,村“兩委”干部團結一致,帶動群眾發展產業,桐光村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素質明顯提高。
“蔣書記對群眾好?!贝迕皴X文洪提到“蔣書記”就是一番夸贊。這當然離不開蔣為權的主動擔當。
為了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蔣為權帶領村“兩委”班子和黨員們大力招商引資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2019年,桐光村引進了養殖牛場項目。全村加快土地流轉,將蔬菜產業發展起來。2020年,桐光村成功引進韭菜花基地項目,在提高村集體收入的同時,為村民們提供了就業崗位,增加了村民收入。
村基礎設施建設也是蔣為權關心的事。2017年以來,道路硬底化建設、鄉道擴寬工程、路燈安裝工作陸續完成。
從“土師傅”到工匠
距離桐光村300公里之外的龍門縣龍城街道城西村,土生土長的龍門縣人大代表,城西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火生同樣為村里的事忙碌著。
寬闊的鄉間公路、古風古韻的黨群服務中心、別致的花草景觀和墻繪……如今的城西村面貌一新。這跟2016年的城西村形成了非常大的對比。
近年來,在陳火生的推動下,城西村創建了全省第一個村級農民工匠協會,建設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城西村便民服務中心、城西村文化廣場、村道硬底化、安裝太陽能路燈、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等。其中,農民工匠協會無疑是城西村的一個金字招牌。
“5個城西人,1個建筑工。”城西村素來具有建筑業傳統。但長期以來因為缺乏專業的職業資格培訓和考核,村民們職業技能不高,往往只能靠賣力氣換取報酬。2018年,在惠州市住建局駐村工作組的支持下,城西村舉辦了建筑行業專業培訓班。首批招募的66名貧困戶經過專業培訓和全省專業考核,獲頒廣東省農村建筑工匠培訓合格證。“土師傅”終于變身為持證上崗的專業工匠。
然而,陳火生又發現了新的問題。持證的工匠們多數各自為戰,很多人仍然在打零工,收入沒有保障。為解決這一現狀,在陳火生的牽頭下,在惠州市住建局、龍城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城西村組建了“城西工匠協會”。這是全省首個村級行業協會,會員由從事建筑行業的村民組成,包括泥水工、抹灰工、油漆工、水電工、木工等,幾乎涵蓋建筑行業需要的各個工種。
“有了協會后,活多得接不完,收入多了也穩定了!”50多歲的村民譚活垣說。正如譚活垣的感受,城西工匠協會將工匠們形成一股合力:搭建平臺,形成品牌效應。
城西工匠協會逐漸有了名氣,在珠三角甚至澳門等地也接到了工程。與此同時,村“兩委”也不斷鼓勵這些了解當地文化的工匠們投身到村容村貌建設。從村道的綠化美化到黨群服務中心大樓的建設,都有“城西工匠們”的參與。
在一磚一瓦的營造中,城西村的風貌在變,有了生命力。全村在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的引領下,有了向上、向前的發展凝聚力,家鄉人富裕了,鄉村也更美了。
從“學生娃”到頂梁柱
“我是土生土長的村里人,對這片土地有著特殊的感情?!庇⒌率袡M石塘鎮龍華村黨支部書記劉子科對《南方》雜志記者說。他是英德當地有名的年輕村干部,90后返鄉大學生的身份加上務實肯干的工作作風,讓他頗得群眾的信賴。劉子科1992年出生,畢業于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2017年,他毅然放棄大城市的繁華與舒適,回到龍華村。
兒時的劉子科總想著“逃離”農村,認為“有本事的人都會選擇離開”。畢業后的頭兩年,他選擇在廣州一家企業做工程師,每月有6000元的工資。2017年春節回鄉,村子發生的巨變令他震驚:“水泥路多了,垃圾少了,村民們也時常討論謀劃發展建設?!边@讓劉子科看到了龍華村的希望和未來,萌發了回鄉的念頭。
龍華村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曾爆發了三隅鄉農民革命戰爭,是遠近聞名的紅色村。如今,龍華村將紅色資源和傳統村落保護相結合,打造“紅色教育線路”,開辦特色鄉村旅游產業,在美麗鄉村建設的路上穩步前進。
“現在我們就到了(白該寨巖)游擊隊宿營地。你看我們有路都走得艱難,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況!”在央視“三農”云端黨課,劉子科向大家介紹龍華村,帶著大家重走游擊隊革命之路。
2017年剛剛回到村里時,劉子科應聘上村委計生專干職位。忙碌的工作之余,他干了一件大事:擔任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興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他和一批年輕人推動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種植大戶+貧困戶”模式,優先吸納貧困戶入社、優先購銷貧困戶農產品。
劉子科帶領團隊不計回報的付出,換來了合作社的壯大和自有品牌“隅鄉情”的誕生,到合作社運營第10個月時,銷售額就突破了75萬元。
扎實、肯干、有想法,這些閃光點讓劉子科脫穎而出。2020年9月,劉子科被選為龍華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他深知,村子要發展,村“兩委”干部非常重要,他上任后,就開始琢磨如何激發青年的創業潛力。
結合自身經驗,劉子科與扶貧工作隊、村“兩委”干部摸索吸引青年回鄉的辦法,形成“三階三務”選儲育村干部模式?!叭A”即按照合作社聘用人員、專干、村“兩委”干部三個層次儲備鍛煉,每階干部鍛煉成熟,擇優進階;“三務”即從黨務、村務、商務三方面培養干部,讓年輕干部熟悉黨務工作、善做村民工作、解決農村難題,又通過合作社和產業項目的具體事務開闊思路。根據這一模式,村里對近年來招錄的6名大學生和1名退伍軍人共7名90后村干部進行了重點培養,目前有兩名進入村“兩委”。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為了能將更多的能人吸引到鄉村振興的頭雁隊伍中,全省政策制度為鄉村發展人才“蓄好水”,養好發展之“魚”?!赌戏健冯s志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已有村黨組織書記儲備人選4.6萬名。接下來,將加強村黨組織書記的教育培訓和管理監督,進一步實施提早儲備、提標選配、提級管理、提薪保障機制,助力提高“頭雁工程”質量。
頭雁先飛,群雁齊追,南粵鄉村振興一線的頭雁們正展翅騰飛……